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资助贫困生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刘奇葆陆兵作批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06:29 广西新闻网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南宁讯(记者周仕兴 实习生章琴)12月29日,自治区政府在南宁召开全区资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传达了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自治区主席陆兵近日关于解决贫困大学生上学问题的重要批示精神,总结了2006年我区资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了2007年扶贫助学工作。

  刘奇葆在批示中指出,保障每一个学生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不仅事关国家和民

族的希望和未来,也事关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的希望和未来。我们党和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今年我区考上大学的2.33万贫困新生已全部顺利入学,实现了“绝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目标。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头。但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路还很长。我们要按照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的要求,坚持不懈地做好这项工作。

  刘奇葆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把解决好贫困学生上学难问题作为培育未来的希望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好事的民心工程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要总结经验,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落实好国家和自治区扶助贫困生的相关政策,完善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对特困生尤其是孤残学生、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实行学费减免。要严格规范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要大力弘扬“互助精神”,鼓励社会捐资助学,用真心去关爱贫困生,用行动去援助贫困生。

  刘奇葆强调,上学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要在解决贫困大学生入学难问题的同时,不断拓展和延伸工作覆盖面,统筹解决好各类贫困学生上学难问题,统筹解决好贫困学生进入校门、完成学业问题。我们虽然是后发展地区,有不少困难,但在青少年成长问题上,要毫不犹豫地全力承担起应尽的责任。

  陆兵在批示中指出,富民兴桂,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轻视教育,就是轻视未来;流失学生,就是流失人才。帮助家庭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入学,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更是我们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扶贫助学工作,让更多的贫困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

  陆兵强调,做好扶贫助学工作,关键要建立健全扶助贫困生的长效机制。自治区政府决定,从明年起,自治区本级财政每年将安排资金1000万元,加大对考上大学的贫困家庭子女的资助力度,让考上大学的贫困生人人都能上大学,圆大学梦。各级政府各部门都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建立健全扶助贫困生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助主渠道作用,加大国家助学贷款力度,严格执行收费政策,提供勤工俭学岗位,拓宽社会助学渠道,确保贫困家庭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

  2006年,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各高校、社会各界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绝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号召,迅速掀起了一轮资助贫困学子上大学的热潮。全区共筹集资助贫困生上大学经费3368.49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1076万元,部门投入849.23万元,社会各界捐资1443.26万元,解决了所有2.33万名贫困生的开学学费、生活费和入学路费问题,实现了“绝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目标。

  2007年,自治区政府着力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第6件,就是加大对考上大学的贫困家庭子女的资助力度。会议要求各市、县(市、区)政府必须按照“确保辖区内没有一个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赴校入学”的要求,根据本地区大学新生的家庭贫困状况,在本级财政中足额安排入学补助资金。要以创新资助方式为重点,以健全体制机制为关键,以优化整合资源为核心,齐心协力,在全区基本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辅助、制度完善、功能齐全、运转协调、资金保障、网络健全、成效明显”的高校贫困生多元资助体系,最大限度地保障贫困生入学。

  自治区副主席吴恒出席会议并讲话。吴恒要求各地在新的一年里做到:一、充分发挥财政资助主渠道作用,重点打造专项资助体系。二、成立资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工作协调机构。三、做好贫困生界定工作,对在校生的家庭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健全贫困家庭子女档案库,并建立跟踪管理受资助学生的制度。四、落实好国家和自治区扶助贫困生的相关政策。五、大力弘扬“互助精神”,鼓励全社会捐资助学,不断拓展和延伸扶贫助学工作覆盖面。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自治区教育厅、共青团广西区委分别就2006年全区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工作情况和开展“希望工程爱心圆梦大学”行动作了报告,自治区民政厅、南宁市、平南县、都安高中、广西民族大学、国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等有关领导及受助学生代表也分别发了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