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建成三条现代化地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06:47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感动广州的 系列报道20 文/图记 者 耿旭静 通讯员 陈 玲、李加海 每场战役都会有一个前线指挥部。在广州地铁大规模、高强度的建设这场“战役”中,担任“前线指挥部”的就是地铁公司建设事业总部。它指挥着上千个参建单位和设备供应商,统领着几万名建设大军,自1999年以来短短7年时间,好、快、多、省地建成了3条现代化地铁,开通了近百公里地铁线路。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市场经济尤其是建筑市场的“枪林弹雨”中,它没有“倒下”一个人。 把承诺看作像生命一样重要 许多人都惊讶,为什么广州地铁定下来的工期目标,每一次都能干净利落、高质量地达到:1999年6月28日,地铁一号线全线通车;2002年12月29日,地铁二号线首段通车;2003年6月28日,地铁二号线全线如期建成开通;2005年12月26日,地铁三四号线首通段按计划完成;今天——2006年12月30日,地铁三四号线二期段建成投入运营…… “说到就要做到,因为我们把承诺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地铁公司总经理卢光霖说出了地铁人的心声。“广州要发展,老百姓要安居乐业,不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不行。市委、市政府制定了重点发展、加快发展地铁的政策,确定了工期目标。我们不去落实,谁去落实?!” 说话容易,要做到却极其困难。工期紧张,以天计算,稍有阻滞计划就“泡汤”。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仅地铁三号线所经地层,就犬牙交错地叠压分布着花岗岩、红砂岩、石灰岩溶洞、断裂带、塌陷带和淤泥层、富水流沙层等。珠江水系发达,密如蛛网,挖地不到三尺就能见到水。受前期征地拆迁影响,作业条件迟迟不具备,眼睁睁地看着就是进不了场开工,即使进场也因为地方狭窄“大兵团打巷战”,有劲使不出。地铁包罗30多个专业,牵涉众多行业,系统接口成千上万,牵一发动全身,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工程质量必须绝对可靠,创新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沉重的压力主要落在建设总部的头上。尤其是今年,是工程最高峰的一年,“多箭齐发”,几条线路同时在建,工地200多个,施工人员3万多人,管理协调的难度超出常规。为了实现工期目标,地铁人把困难和风险都自己扛了。 地铁公司副总经理、建设总部总经理竺维彬要求所有人员提高决策力、执行力和承担力,一条心一个目标。时间不够,就争分夺秒,更合理地组织安排生产,见缝插针地把前期阻碍和天气变化造成的损失抢回来。地质复杂多变,就“十八般武艺”全上,盾构法、矿山法、明暗挖法、冷冻法、微爆法、整孔箱梁节段梁拼装法等等,别人用过的拿来用,别人没用过的自己创造用。作业条件不具备,就创造条件上,前期拆迁刚交出半块场地,车站土建工程就马上紧接开挖一半;高架线才完成一段,轨道就先铺通一段;车站设备安装十几个专业交叉作业,隧道轨行区按小时安排各单位逐个进场运输、施工…… 宁愿自己苦也要市民安 修建地铁,特别是在繁华闹市中施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影响。为了将这种影响降到最低,少扰民、不扰民,建设总部千方百计,付出了很大辛劳。 在老城区的起义路、中山大道、环市路、岗顶等路段,建设者们尽量缩小施工用地面积,“能用一尺,不占一丈”。自二号线建设开始,城区主干道没有因为地铁施工而被全封闭,这在马路本身就不宽、建筑物密集的广州,无异于自讨苦吃。 三号线广州东站,施工基坑周围高楼林立、环境复杂,工程不仅未对周边建筑物造成损伤,就连行人和居民也察觉不出这里曾进行过4000多次爆破。 纵贯天河、海珠、番禺三区众多繁华地段的三号线,七成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8个盾构项目隧道单线长度共达45公里,为国内地铁建设史上盾构隧道最长。盾构技术是施工技术中的“高科技”,驾驭盾构机的难度和风险很大,尤其是在复合地层采用盾构法施工,国内没有经验。“但我们还是大胆采用盾构法施工,因为它对地面、对建筑物影响最小,工期也可以大大缩短,对城市、对市民干扰最小。”就是这种朴素的想法,却在不经意中形成了今天在广州城区70%的地铁隧道工程采用盾构施工法。并且在上世纪末只能依靠外国盾构工程公司、国内仅有一两家盾构工程公司的情况下,通过广州地铁培育出一个国内新兴的、有20多家工程公司齐头并进的盾构工程行业。 两百亿也不能倒下一个人 “建设总部每年完成的投资,也就是经过我们手中支付出去的工程款,2003年25亿元,2004年38亿元,2005年59亿元,今年是67亿元!”建设总部党委书记刘应海如数家珍。“这里有多大的风险?国内有些工程一个亿就倒下一个人。按这样计算,广州地铁从2000年至今总共投资253亿元,我们应该‘烂掉’一大批人了。但我们至今还没发现一个!” “工程上马,干部下马”,广州地铁能独善其身吗?许多人不相信。“我们能建起一百公里的地下长城,就不信建不起一道防腐保廉的精神长城!”地铁人斩钉截铁地说。确保“队伍安全”、“员工安全”,成为了建设总部与“工程安全”同等重要的硬指标。 “我们不是讲大话,是真心实意想保护自己、保护家庭,因为诱惑太大太多了。一念之差就不可挽回。”总部领导就用这样朴素的语言教育大家,及时提醒、告诫大家。 地铁公司纪委副书记刘惠平介绍:“制度是保护员工最有效的办法”。地铁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财务、合同、招投标和司务公开管理制度,建立了纪检、监察和审计“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总经理的权力再大,也只能在制度范围内起作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会长王道成来地铁公司调研后评价:“广州地铁内部控制透明、公正,应在全国内审论坛中介绍。” 领导以身作则是最好的行为标准。“总公司领导没有一张条子、一个招呼说要特殊关照哪个单位,我们完全没有压力。”地铁公司派驻到建设总部做“监军”的合同部经理吴敏、财务部经理陈文伟说。 地铁公司与市检察院共同开展“人民满意地铁、人民满意建设者”活动,接受社会监督。建设总部与每一个工程单位签订《廉洁协议书》,规范行为,互相监督。 好、快、多、省、廉,建设总部做到了。对这个“廉”字,他们更自豪,用心去珍惜。今年,“广东省先进集体”、“广东省固本强基先进基层党组织”两项荣誉,广州地铁建设总部实至名归。 群英地铁 一群高素质的 “三无人员” 在一次次的克服困难、实现目标中,地铁人的自信心和能力不断地增强,政府和市民对广州地铁的信心和信任也不断地增强。张广宁市长高度评价:“关键时刻,最可靠的还是广州地铁的员工队伍!” “来地铁工作14年,从来没有休过年假。”建设总部一位老员工遗憾地说:“每次建成开通,都以为可以喘口气、休息一下,但就像穿上红舞鞋一样总是停不下来。” 建设总部有300多名知识分子,平均年龄35岁。其中:博士及博士后4名、硕士30名、高级工程师56名,83%的员工大学本科毕业。为什么这样一个高学历的团队,这群完全可以做“白领”的人,人人都多年如一日,心甘情愿地每天跑工地、下隧道、上高架,起早摸黑,披星戴月,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更难得的是,在几年来一无休假、二无额外收入的情况下,还毫无怨言地埋头苦干——一班苦行僧式的“三无人员”! “其实我们很满足,修路架桥积阴德,能够解决交通问题,就是辛苦一点也值得。” 副总经理路水记承担了最艰巨的征地拆迁任务。地铁规划线路遍布东南西北,年已55岁的路水记每日数十公里往返各个工点,带领前期工作人员日以继夜地开展工作。 “我们有一种成就感。好多人一辈子摊不上一项重点工程,我们却是干完一个接一个,还能接触到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和工法。”博士王健在土建部摸爬滚打多年,总部考虑调他到总工程师室,他仍然选择留下:“就让我亲手建成一条地铁线吧!” 土建项目工点分散,土建部员工到工作面一来一回往往几公里。手机24小时全开,觉也睡不安稳,半夜三更有事就得赶回工地。女工程师韩莉负责体育西路站,已怀孕的她天天忙工程,分娩前一天还在工地上,孩子突然降生,才发现什么婴儿用品都没准备。产假没休完,她又为工程忙开了。 天河客运站隧道是国内最长距离的冷冻法施工点,冷气凝成水滴,给最“忌讳”水的机电安装及装修带来严重影响。工程师马建荣连续几周加班,与施工人员绞尽脑汁,终于抢回受影响的工期。女建筑师蔡灵琳主动从总工室去到最偏远的南沙车站工地,日夜奔忙,读小学的女儿也无暇顾及。 每次新线开通,系统部都是“断后”的队伍,无论前面在什么环节延误了多长工期,到他们手里就必须抢回来。从轨道到供电,从通信到信号,从主控系统到乘客信息系统……各个复杂的、创新的高科技系统都一次安装并调试成功。 120公里快线、直线电机系统,都是国际领先技术,牵引供电、信号和主控系统在开通前的调试关系着运营安全,项目工程师们在开通前几天几夜,跟着列车冷滑、热滑,反复在机房测试、调试,研究解决技术难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