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很美,但离我很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06:47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文/图 记者李少威、马骏、韩治华、邱伟荣 实习生廖娅 本报牵线外来工感受高科技 下午1时30分,外来务工者代表们如约来到了东莞市科技馆。他们中有在车间一线工作的普通工人、锅炉工,也有文化素质更高的海军退役少校、知识产权交易代表和保险公司业务员,还有在东莞奋斗十余年、现在已成为企业老板的群体标兵。 他们为何而来?一名外来工代表的说法很有代表性:“《广州日报》一直在关注着我们,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看到报上的邀请函我很感动,我要过来为外来工兄弟说话,也要过来感谢《广州日报》。” 拿着东莞市科技馆提供的免费参观券,科技馆所有的设施无偿地为这群建设者敞开。除了当天的参观券,科技馆还赠送给每名外来工代表3张科技馆套票,他们可以带着自己的亲人、朋友随时前往参观。 心声说不尽要求座谈加时 下午4时,本报邀请的3位政协委员全部到达科技馆会场,座谈会开始。外来工加入东莞户籍问题、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外来工医疗保障问题、外来工遭受社会上部分人歧视的问题、非东莞籍转业军人的培训就业问题……一个个关系外来工切身利益的问题,都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在场的政协委员、文明委相关负责人和本报记者们为之动容。 两个小时的座谈时间,在当天下午显得如此短暂,下午6时,已经到了晚餐时间,外来工代表们集体要求延长一小时发言时间。 “政协委员们,希望你们能将我们的心声反映给市委、市政府,为正在努力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的领导们提供参考。”本报请来的欧阳信鸽、洪晓杨和妮娜三名政协委员,全部都是“外来工”,他们受到了外来工代表的信任。 “机会难得,能不能请政协委员们饿饿肚子,座谈会延长1小时?!”一位外来工代表大声要求,政协委员微笑点头。这是发生在前日“城市暖流行动”座谈会上的一幕。 今天,由东莞市文明委主办的“城市暖流行动”正式启动。作为这一活动的前奏,12月28日下午,本报与东莞市科技馆共同举办了“城市暖流行动”座谈会,从200多报名者中挑选出来的30多名外来务工者代表、4名企业代表面对面交流“如何保障外来工权益、增强外来工对东莞的归属感”这一话题,东莞市文明委办公室副主任宋媛、东莞市政协的3名政协委员欧阳信鸽、洪晓杨和妮娜来到现场,全程倾听和记录了与会代表们的发言。 外来工现场诉心声 1 入户问题:买房后入户费能不能少收点? 赖文(四川商会东莞分会副秘书长):14年前我揣着60元来到东莞,慢慢地融入这个陌生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东莞也给了我不少的回报,但外来工买房后入户仍然比较困难,1999年我第一次买房时仅入户费就花了两万元,这一收费对外来工在东莞安家落户是一道不低的门槛。东莞如果想留住外来人才,为什么不考虑降低或免交入户费呢? 朱泽波(厚街太平洋鞋业):我在东莞也是有房有家啦,可入户很难,门槛也很高,虽然有大专文凭和中级职称,但还要交15000元入户费,子女上学也要交借读费,建议政府今后在这方面给一些优惠措施。 2 薪水问题:过年了,老板你发工资了吗? 李成权(某木业公司):我已经有5个月没有拿到工资了,尽管如此,我对自己的老板还是很信任,希望他能早点换位思考一下我们的处境。拿不到工资,不要说参加文化活动、学习文明礼仪,我们连生活问题都解决不了啊,哪里有心思跟着起哄呢?我在东莞这么多年了,无可厚非,这里的环境是十分不错的,但是我要说,东莞很美丽,但离我很远。 我今天是带着《广州日报》来参加座谈会的,这份报纸一直在帮我们呼吁,我每天必看,看完就叠好放在床边。前段时间出了一个“三问外来工”的报道,先问“兄弟,你今年过得怎样?”我很感动,能不能搞一个“三问老板”的报道呢?首先第一个就要问:“过年了,老板你发工资了吗?” 3 保障问题:十几年老员工被辞退谁关心? 彭锦杰(竂步镇某纸品厂): 我想谈谈外来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我有一个朋友,在东莞一家工厂工作了10多年,后来被老板辞退了,离开工厂时他什么保障也没有,收拾好行李就走了。十几年来,他在东莞有了很多的邻居、朋友和家,可以说,东莞已经是他真正的家乡。但老板说辞退就辞退了,全家要生活,子女要读书,但现在居无定所,生活很困难。 我们这些外来工20多岁的时候便来到东莞,为建设东莞作贡献,如今都快三四十岁了,老板有一天说不要你就不要你,什么也没有。出来之后因为年纪大了,工作很难找。所以希望政府能考虑我们这些外来老员工的生活保障问题。 4 工作问题: 能不能签合同又买保险? 周兆荣(寮步自由职业者):因为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而造成的劳资纠纷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政府要特别重视。 建议劳动部门颁布规定,明确并严格要求厂方招工时必须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在举证过程中交换举证责任,由厂方来提供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从而形成外来工与老板、外来工和东莞之间的共生共荣关系。 朱泽波(财会工作人员):我发现一些外资厂在购买保险的过程中没有充分保障员工的权益,实际上做了一些手脚,购买的险种不够齐全。例如,买社保时只买20%或者50%,或者少报工厂人数,当有关部门来检查时,很难从表面上看出破绽。但外来工生病或发生工伤时就很难得到应有的保障,希望政府能在这方面加强监管。 5 教育问题: 我们的子女为何不能在东莞上学? 严洪兵(转业海军少校):我很担忧的一个问题是,外来工子女入学仍然比较困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现在主要是民办学校在接受外来工子女入学,如果想要进入一些水平较高的贵族学校更困难。公办学校则很少招收外地籍学生,我的孩子连村办学校都进不去。可想而知,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外来工的子女出路仍然很暗淡。我们的孩子也在成为土生土长的东莞人,如果教育跟不上,也会影响东莞人的整体素质。 李成权(某木业公司):因为体制上的问题,外来工子女在东莞只能读到初中,上高中时就必须返回老家上学,他们这边读两年,那边(老家)读两年,环境变化不定对他们的心智成长不利。有的孩子问父母:“为什么我不能在东莞读书,不能和你们在一起呀?”让人很心酸。 帮助外来工提高文化素质 政府和企业工作应围绕人开展 据欧阳信鸽介绍,东莞现有1200万人口,其中外来工占80%,他们作为建设者,在工作、拼搏之余也同样需要一定的精神生活,因此鼓励企业多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建立大型书吧,以丰富员工的精神生活,引导他们提高自身素质。 欧阳信鸽认为,政府和企业的工作都应围绕人来开展,最终让外来工把工厂当作自己的家,把东莞当作自己的家来建设。 很乐意今后和外来工做朋友 “外来工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协委员洪晓杨说,民盟东莞市委有关注高等教育、法律和三农这三大特色,今年民盟就曾提出提高最低工资保障提案,并得到市政府的采纳。很希望听取外来工的呼声、想法和心声,今后也乐意和广大外来工做朋友。 “暖流”送暖要送到实处 政协委员妮娜坦承,自己也是一名外来人员,很想倾听这一群体的意见和困难,并将通过合适的途径转达。她说,工厂里这些20多岁的员工,在下班后真不知道该做什么事,在精神生活上比较枯燥,因此对企业的归属感比较缺乏。他希望“城市暖流”行动能真正解决外来工的工余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真正的温暖。 “城市暖流”行动今日启动 来到东莞就是我们东莞人 东莞市文明委副主任宋媛表示,东莞“城市暖流”行动将是明年全市的一个重大行动,从而把温暖送给在东莞的建设者和广大市民。整个活动将于今日在黄江镇裕元工业区正式启动,共有劳动、社保等10多个部门参与,此后“城市暖流”的火炬将传遍全市32个镇区,而各镇也将陆续开展多项活动,增进本地人与外地人的感情,让每一位外来工都感受东莞的和谐、温暖与繁荣。 她认为,不论你来自哪里,不论你在什么岗位上工作,既然来到了东莞就是我们东莞人。 让外来工感受到家的温暖 “目前东莞外来劳动者众多,但其精神生活相对单调”,东莞市科技馆李志明馆长说,他们基本是车间、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为了表达对外来劳动者的尊重与关爱,该馆特意推出了外来工免费看电影、关爱外来工留守孩等活动。以使其娱乐方式多元化,并从中感受到东莞人的包容与敬意,让他们感受到东莞的政府、社会和每一个人都在关心他们。 李馆长透露,今后还将开展类似的系列活动,让这些外来劳动者时时刻刻都感受到家的温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