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化产业竞争失衡下的“感觉错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07:37 大众网-大众日报

  28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生活意识比较研究课题成果。四国共有156所学校的7304名高中学生参与调查。中国高中生对韩国人评价最高,45.7%认为韩国人最亲切,但只有5.4%的韩国高中生认为中国人亲切。中韩高中生彼此“感觉错位”。(12月29日《竞报》)

  笔者认为,这一“感觉错位”所折射出的,是中韩两国之间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失衡

:所谓“韩流”文化依旧强劲,而我国文化产业则凸显式微。

  近年来,“韩流”在我国一直高潮不断,吸引了大批青少年的追捧。以《大长今》“领衔”的韩剧在各电视台甚至央视频道轮番上映,收视率居高不下。而李英爱、金喜善等韩国演员,更是深入人心,成为脍炙人口的舞台形象和“最亲切”的韩国人形象“代言人”。在这种铺天盖地的文化侵袭压力之下,对于“韩国人”的认同感自然而生,中国高中生对韩国人评价最高,45.7%认为韩国人最亲切,也自然在情理之中。

  而反过来看,与强劲的“韩流”相比,我们的文化产业,却没有形成一种具有“侵略性”的文化张力和“潮流”。一些现代都市的肥皂剧,充满了无病呻吟的浮躁,让人们不得不锁定韩剧;以张艺谋为代表的影视文化产业,虽赚足了票房,却依然没有找到我们流行文化的真正方向和价值所在。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产业在与“韩流”的对决中,处于类似“45.7%比5.4%”的劣势地位也就不奇怪了。而也正是这种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失衡才产生了失衡的认同感,产生了彼此的“感觉错位”。

  中韩高中生彼此的“感觉错位”,其实是一种文化产业竞争力失衡的体现。对于这种彼此的“感觉错位”,我们没必要感觉没面子,不卑不亢的理性反思才是最有现实意义的。就像有人所说,“韩流”其实是一面镜子。一方面,它映照了我们在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不足;另一方面,它的流行也是对我们本土流行文化生命力的一次考验。笔者认为,通过这一“感觉错位”,反思我们在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不足,反思如何用我们的本土文化来承载我们的“亲切”,来重建韩国等国民对于我们的认同感,才是最重要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