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好手艺带来好日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08:28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海晏县同宝路的路口上,并列着三家商铺,商铺朝向315国道的一侧是一面巨幅广告牌,“弘扬民族文化,打造特色产品”的宣传语在寒冬的雪后显得格外醒目,这便是县上确定的三家文化中心户:王凤英民间剪纸工作室、洋吉拉姆民间工艺品店和仁毛民族服饰。

  走进“王凤英民间剪纸工作室”,满墙红红的剪纸作品即刻温暖了我们的眼睛,微

笑着迎上前来的主人王凤英热情地介绍起了她的剪纸作品。在交谈中我们得知,在四五年前,王凤英不过是一名普通的放羊女,剪纸仅仅是她排遣寂寞的业余爱好。2002年,在县上和省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王凤英开始走出家门,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技艺,并从此走上了一条依靠文化增收的道路。

  说起这间40平方米左右的商铺,王凤英喜悦地说:“没有县上的支持,这间铺子可开不起来,县上统一给我们三家文化中心户租房、分担了一半的租金,还给了5000元周转金,宣传牌、柜台也是县上给配的,多好啊。从今年5月份开张到现在,生意火红着呢,冬天冷清一些,夏天游客多,有时一天就能挣1000元,有了这间铺面,收入就比原来翻了近两番哩。”

  参加了今年的“青洽会”、第三届青海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展和海北金银滩草原文化旅游节,这三个节庆活动就给王凤带来了5500多元的收入,她本人还被评为“青海省一级民间工艺师”。说到这儿,王凤英笑着说“参加这些活动,最主要的还是长了见识、提高了技艺。这几年到省内外参加各种展会,让我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工艺精细多了。下一步我还打算做好剪纸包装,到金银滩的藏家风情园开分店,慢慢把这个产业做好……”

  而旁边的两家文化中心户,“洋吉拉姆民间工艺品店”内制作的活灵活现的牛羊标本、“仁毛民族服饰”里工艺精细、漂亮独特的蒙古族、藏族服饰,同样在向我们展示着主人家蒸蒸日上的红火日子……

  为大力发展民族民间文化,增加旅游业的文化底蕴和发展后劲,近年来,海晏县对民间艺人大力扶持、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全县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拓宽了文化创收渠道,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增收,使文化增收逐步成为继旅游增收后海晏农牧民群众增加收入的又一新亮点。(作者:薛军 郭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