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福利指标体系”意味“民生本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09:34 南方日报

  南方论坛

  杨雪虹

  《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的出台,表明中国的城市发展、城市理念试图开始一个新的转型——从经济本位、政绩本位开始向“民生本位”转型

  所谓福利指标、或者“净福利指标”,实际上只是把民生要求具体化、数字化而已,而支撑这个指标的内在动力则是政府施政的民生取向

  “福利指标体系”意味着地方为此而必须承受一系列体制改革的压力,而这些体制上的转变才是更重要、更根本的因素

  昨日,中共深圳市委四届五次全体会议首次发布了《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这项立足于深圳实际而制定的民生净福利指数,其着眼点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同时期望以此督促和推动发展模式转变。这是在目前失业率高企、居民地区收入差距拉大、环境污染严重、腐败猖獗、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多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主动调整发展思路,把脉社会现实的重要举措(见今日10版报道)。

  《指标体系》共选用21项指标,包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基尼系数、食品安全抽样超标率等。这个指标体系以福利经济学为指导的痕迹较为明显,设计思路也相当缜密,而且其从收入分配、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等各环节出发,力求从国民收入三次分配的角度,从群众能分享到的直接福利和间接福利来设计指标,契合了当下深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指标体系》的出台,表明中国的城市发展、城市理念试图开始一个新的转型——从经济本位、政绩本位开始向“民生本位”转型。

  但平心而论,我们在承认“福利指标体系”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其局限性。西方主流经济学界研究人类发展或社会福利指标已经几十年了,至今也没有制定出公认的良好指标体系。其深层原因就在于:靠完美的设计就能解决生活中丰富复杂的问题,只是人类美好的想象。在中国,比这个指标体系更权威、更有力度的民生概念也曾经提出过,如“绿色GDP”等。但我们需要注意: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与物质财富增多相关的指标增长较快,而与人有关的民生指标(如就业、收入增长、消费)则增长缓慢。早在两年前,深圳市就提出过在政绩和干部考评过程中将不再以单纯的GDP来评断,而是要建立“绿色GDP”和“社会净福利”的新考评观。但在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机制的情况下,单纯提倡以民生为施政取向,其效果将大打折扣。

  对指标的迷信实际上是在寻求一种战胜市场、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的“捷径”,但真正的问题是:比技术性指标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内在的形成机理。这样看来,所谓福利指标、或者“净福利指标”,实际上只是把民生要求具体化、数字化而已,而支撑这个指标的内在动力则是政府施政的民生取向。也就是说,如果政府本身没有以民生为本的政治动力或者压力的存在,任何精巧的指标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也没办法保证所有官员都自觉自愿地为大众谋福利。

  对一个企业最好的评价体系不是一套精美的指标,而是市场;对政府来说也是一样。如果真的要在深圳、乃至中国进行发展观上的“民生取向”转型,就不能不让各级政府官员都受纳税人的监督,就不能不鼓励民众对政策制定层面的参与和监督。对地方政府最好的评价体系是民众的支持度和满意度,这比任何指标体系都更简单,但也更有效。从这个角度来看,深圳市政府的“福利指标体系”其实还蕴含着比这个指标本身更加重大的积极意义。一旦政府把民生作为其施政的重点,那么其“民生取向”就无法停止下来,而会以加速度发展。

  所以,一个单纯的“福利指标体系”并不能把深圳变为一个“福利城市”,但它意味着深圳为此而必须承受一系列体制改革(包括医保改革、低收入阶层保障制度改革等)的压力,而这些体制上的转变才是更重要、更根本的因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