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际接轨”缘何屡遭诟病?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09:37 国际在线 |
作者:舒宗军 举办一届亚运会花费到底有多大?第15届亚运会的承办国卡塔尔给出的数字是28亿美元,而以往举办一届亚运会的花费大致为3亿美元。28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过北京2008年奥运会16亿美元运营费用一大截,不可谓不是“天价”。于是,不少人认为,多哈的“大手笔”无疑给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出了一道难题。《新华每日电讯》近日报道称。乍一看,民众 的担忧不无道理,现今何处不讲“国际接轨”?瞧,咱泱泱大国,怎能在与“弹丸小国”的较量中败下阵来。细思量,卡塔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他是石油国家中的首富,天然气储量占世界第一,石油可以开采100年,年人均收入超6万美元,而这一指数中国为1000美元。“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是外界对卡塔尔的评价。你说,我们能与之接轨吗?效法“多哈模式”,接轨就会走偏,就会遭到诟病。同样是“接轨”,“超前消费”一定也属泊来品。一段时间以来,超前消费风声水起,诸如贷款买房、贷款购车,在卖方市场的运作与鼓动下,越来越多囊中羞涩的工薪族勇敢地搭上了这一辆轰轰烈烈的“时代班车”,义无反顾,倾其所有,最终出现了“房奴”这一新鲜名词。但可怜的人们却忘记了其生存的空间还未建立起有效的保障制度,不得不为自己热情的冲动而勒紧腰带。再者,外国私企的头头或叫董事长,或叫总裁、执行官。很快,这些也被“洋为中用”,这一称谓迅速进驻国企在内的诸多企业。当然年薪、岗薪也毫不犹豫地跟进,人家挣十万,咱焉能收入八、九万?“帽子”戴上了,但企业管理、公司经营机制依然走“老路”,岂不是“张冠李戴”,接错了轨? 还有一种新名堂,就是“听证会”。不知从何时起,“听证会”这一对于人们来说还算陌生的事物开始漂洋过海,悄然现身。“移植”之初,颇引人注目:参加者身肩“众”任,舌剑唇枪,矫枉履新,慷慨激昂,力求穷尽所能为大众争得一席“话语权”。可是仅仅雨过地皮湿,冷静后的人们发现,“听证会”的功效并不神奇,不但不神奇,而且一些结果还令人沮丧,听证会变成了“涨价会”。这不,景区门票涨价,石油电力涨价,车辆船只涨价,人们沉浸在一片“涨”声中。昨日,笔者到市场买菜,听到人们谈论,与我们“朝夕相处”的辣椒也涨到了二、三十元一公斤。这难道也是“接轨”惹的祸? 拉扯至此,切莫以为笔者对“接轨”深恶痛绝。与“国际接轨”本无可厚非,也是大势所趋,更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应该指出的是,在国情、民情和操作方式不尽相同甚至差别悬殊的前提下,“接轨”仅仅是一种实验,要想让引进的东西成功,必须要付出认真的甚至是艰苦的努力。要研究土壤、阳光、水,风向和季节,缺少了这些,就可能“走偏”,容易演变成不服水土的“套用”。面对纷至沓来的“接轨”,检验的标准始终存在,那就是对广大的群众是否有利,这样的“接轨”老百姓才乐意买帐。同时面对不断看涨的“接轨”行情,社会有责任加以区分。倘若个别的“接轨”行为从发出之始就已经内藏了某种意向,将“接轨”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挡箭牌”,作为部门创收的“印钞机”,又得不到有效监督,就更可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