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什么才是给困难家庭的最好新年礼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11:57 南方网

  元旦、春节将至,记者了解到,记者了解到,一些地方全面启动了为生活困难家庭送温暖活动。在为困难职工送温暖活动中,发放到困难职工手中的物品不仅有棉衣、彩电、食品等生活用品,还根据实际需求,为一批下岗失业人员发放了免费职业培训通知书,给困难家庭的优秀子女发放了电子词典,还为一些进城务工人员发放了洗衣机。(12月29日《天津日报》)

  近年来,许多地方的部门、企事业单位纷纷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把党的温暖及时送到他们心坎上。而与单纯的物质扶贫相比,给至今还没有电视机的贫困家庭送上电视机,给困难家庭子女发电子词典,这些做法无疑是为贫困家庭提供了“精神食粮”。

  当前,我国城市贫困人口占城市居民总数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六。虽然,全国所有城市和县镇都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取得了很大成功,但相对而言,“低保”家庭只是维持着最低的生活水平。因此,我们在将贫困人群列入“低保”范畴时,同样应当得到高度重视的,是贫困人口面临的精神生活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比如,上面说到的给困难家庭送电视机的好处就在于,在确保贫困户吃饱、穿暖的同时,每天都能及时了解国家大事和政府发出的各种声音,甚至可以了解脱贫致富的信息,与其他家庭一样享受到现代文明成果。同时,对于困难家庭,我们还要关注他们比较突出的医疗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尽管国家规定对贫困家庭的子女免除学杂费,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这个规定在一些地方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另外,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的社会交往往往很少,而越是这样,他们得到的社会支持也就越少,同时也更加大与社会的隔膜。因此,我们应当尽最大的努力帮助贫困人群融入社会。

  因此,政府关注贫困家庭的出发点应当是,不仅要让他们吃饱穿暖,而且要全面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虽然,今日中国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跨过了人均1000美元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成长门槛”。“人均”的提高,说明我们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人均”以下的群体生活状况如何?我们看到一些贫困家庭人员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住房困难、看不上电视等等,他们的绝对贫困在一些干部那里往往被忽略了。

  笔者认为,政府部门要在不断提高“人均”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人均”以下人群的生产生活状况。在“锦上添花”的同时,更要“雪中送炭”,努力探索建立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的长效机制。立足以人为本,切实巩固温饱成果,不断地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状况,这样,我们创造的“人均”业绩,才更具有意义。 (编辑:东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