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文化产业竞争失衡下的“感觉错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12:08 长江商报

  由中日韩三国青少年研究机构及美国的一家调查公司共同实施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生活意识比较研究》课题成果近日公布。四国共有156所学校的7304名高中学生参与调查。中国高中生对韩国人评价最高,45.7%认为韩国人最亲切,但只有5.4%的韩国高中生认为中国人亲切。中韩高中生彼此感觉错位。(12月29日《竞报》)

  应该说,这是一个十分尴尬的彼此“感觉错位”。毕竟,45.7%与5.4%的

“亲切”度的悬殊对比,自己的热脸贴了别人的冷屁股,确实不怎么有面子。而这一“感觉错位”,其所折射出的其实是中韩两国之间文化产业竞争失衡下的一种“错位”。

  作为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近年来,“韩流”在中国、日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等亚洲国家一直高潮不断。从早期的《冬日恋歌》到红遍大江南北的《大长今》,从《我的野蛮女友》到《太极旗飘扬》,看上去浪漫而旖旎的韩剧和韩国电影在各电视台、各院线轮番上映,收视率居高不下、票房反响也十分可观。李英爱、全智贤、金喜善等韩国演员,也成为不少男女的偶像。可以说,正是这些因素成就了“最亲切”的韩国人形象,一种文化认同感也由此而生,中国高中生对韩国人评价相对较高,也在情理之中。

  而反过来看,与强劲的“韩流”相比,看上去华丽喧闹的中国文化产业,却没有形成一种具有“侵略性”的文化张力和“潮流”。一些现代都市的肥皂剧,无病呻吟的浮躁让人们不得不将目光转向韩剧;以张艺谋为代表的影视文化产业,除了一时的热闹和票房保证,繁华散尽后我们却无法找到流行文化的真正方向和文化价值所在。在与“韩流”的竞争中,国产都市剧等也就处于类似“45.7%比5.4%”的劣势地位,这种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失衡,产生了失衡的相互认同,导致了彼此的“感觉错位”。高中生还不是一个理性看待问题的群体,彼此间的了解,也限于国境而不能有更多深层的接触。因此,电视剧、电影带给他们的印象,很大程度上起着“先入为主”的意识作用,并影响着判断。

  就像有人所说,“韩流”其实是一面镜子,它映照了我们在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不足,也不啻于是对我们本土流行文化生命力的一次考量。中韩高中生彼此感觉错位,留给我们去思考的是,该如何反思我们在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不足,反思如何用我们的本土文化来承载我们的“亲切”。

  石子砚(山东德州 知名时评作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