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中国历史上首例歹徒用炸药抢劫银行案侦破纪实(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14:52 中国新闻网

  悬赏缉凶

  劫匪在春节前夕作案,220万现钞被劫,银行员工3人死亡,5人受伤。案发仅3个小时,公安部的刑事侦破专家就登上了北上的列车……

  为了尽快破案,沈阳市公安局还通过媒体,发出了《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把“

1·18”案情附在后边,并明确公布:凡为破案提供重要线索者,最高可奖励30万元人民币。50万封《公开信》,被各个派出所民警逐一分送到社区居民家中。

  随后,几乎每天都有几十个群众提供案件线索。在案发后的1月19日11时左右,经群众举报,警方在距爆炸现场1000米远的沈阳市大东区草仓小区发现了被犯罪嫌疑人遗弃的红色微型松花江面包车。在车内发现了车主张晶阳的证件及哈尔滨猎具厂生产的大复牌12号猎枪的子弹1枚、小口径枪子弹1枚、尖刀2把,以及已经割破了的3个被抢后遗弃的运钞袋和7个银行专用黑色皮包,并在车内发现了4瓶散落的胡椒粉和大量血迹。

  民警很快查到车主是沈阳市于洪区翟家村农民,叫张晶阳,37岁,常在于洪区宁官桥下给人拉脚。他的妻子说,16日晚上,张晶阳跟她说:“今天我拉了一个人到皇寺广场,多给了钱不说,还留下10元钱定金,并要走了我的手机号码,说还要用我的车。”18日,张晶阳出车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据失踪司机张晶阳的朋友介绍,1月18日当天,张晶阳接到电话,开车到皇寺广场接客人,此处有一个汽车站通往虎石台。张晶阳出车后还曾给朋友去过电话,询问从北市往棋盘山去的行走路线,其中有一条道通过虎石台。最后张晶阳也是在距离虎石台8公里的蒲河地区失去联系的……

  各种线索都指向虎石台。

  小吃部里挖出130万元

  经过周密部署,2月6日清晨,700名警察进入虎石台镇,按照地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分6个地块对全镇展开地毯式搜索访查。7日晚,一个叫“月星烧烤城”的饭店女老板朴某进入警方视线。

  附近的群众反映,一个叫张显明的男子和朴某关系密切,经常过来住。张显明是黑龙江人,行动非常诡秘。而且张显明春节前放出话来,说是回黑龙江老家了,但又有人在春节期间看见过张显明。民警分析这个张显明很可疑,他的身上一定有重大的隐情。警方迅速追寻张显明的下落。

  张显明被押回刑警支队后,拒不供认犯罪事实。专案组一面搜集证据,一面对朴某进行工作,在强大的政治和法律攻势面前,朴某终于提供,张显明在沈阳有几处租住的房子。民警随后对这几处住房进行搜查。在搜到位于和平区太原街地区的一家小吃部时,民警在其后院煤堆中发现了130万元巨款和3支作案用的猎枪。

  在大量事实和证据面前,张显明的心理防线崩溃了,他终于交代了伙同亲哥哥张显光等团伙成员的犯罪过程。张显明说,他们的团伙,由张氏、李氏两家黑龙江籍的亲兄弟构成,且两家为姑舅亲:老大张显光,老二张显明,老三张显辉,系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李彦波,黑龙江省木兰县人;李彦彬,系李彦波之胞弟。

  张显明告诉民警,2002年春天,张显辉从黑龙江省鸡西市王福友的手中购买雷管40余枚、硝铵炸药40管,张显辉、李彦波先后将炸药、雷管等由鸡西市携带到沈阳。

  张显辉买来摩托车电瓶、汽车遥控器、鞋掌钉、塑料饭盒等物品。由张显明与张显光“研制”组装成爆炸装置,张显辉、张显明和张显光又分别进行了爆炸实验。

  作完“1·18”大案后,按照其大哥张显光的安排,他们决定分头生活一段时间,避避“风头”。大哥张显光拿了10多万元,独自一人走了;三弟张显辉,因一向和涉黑团伙有来往,他承担了“买一把更好的枪”的任务,拿了50多万元,去了南方;李彦波、李彦彬两位表兄弟,则拿了部分钱回老家黑龙江木兰县过年去了。

  恰在此时,公安部获悉,张显辉因为贩卖毒品、购买枪支,己经落网。专案指挥部立即决定,双管齐下,一组北上黑龙江,抓捕李彦彬、李彦波;一组南下上海,押解已在上海落网的张显辉回沈阳。

  2月8日深夜,李彦波、李彦彬,双双落入法网;2月9日晚上11时30分,张显辉也被顺利押回沈阳。

  至此,仅历时21天,沈阳“1·18”爆炸抢劫运钞车案涉案的5名犯罪嫌疑人,除张显光外,其余4人相继落网。

  2003年4月4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张显辉、张显明、李彦波、李彦斌4人死刑,并于4月29日执行死刑,但主犯张显光仍未归案。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