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突出反映全体人民生活状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18:00 深圳晚报

      突出民生净福利是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的重点。指标体系突出反映全体人民特别是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状况以及人民群众能分享到的社会公共产品和改革开放的成果,着重以政府财政支出及政府行为作为导向,让社会公共财政真正惠及全体市民。

      该体系包含21项具体指标,其框架为:1、收入分配与公

平指标:主要选取居民人均可支持收入增长率、基尼系数等两个指标,以反映我市经济可持续增长是否有效地转化为全体市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公平的收入分配;2、安全水平指标:主要选取主要农副食品安全检测平均抽样超标率、药品安全抽样合格率、达到I级和Ⅱ级空气质量天数、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交通事故死亡率等5个指标,以反映我市的食品、药品、饮水、空气、交通、人身等方面的安全水平;3、社会保障水平指标:主要选取城镇登记失业率、零就业家庭户数、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比例、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劳务工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增长率、劳务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长率、财政性社会福利支出、社会捐赠等8个指标,以反映我市就业、保险、福利、救助、捐赠等方面的社会保障水平;4、公共服务水平指标:主要选取财政性教科文卫体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财政性环保投资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财政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等3个指标,以反映我市公共服务水平;5、人的全面发展水平指标:主要选取人均受教育年限、职工在职培训小时数、人均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等3个指标,以反映我市教育、培训等人的全面发展水平。

      21项指标解读

      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该指数是反映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分配收入的增加情况。据市统计局相关数据,我市居民200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1494元,比2004年增长8.7%;“十五”期间,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为年均增长7.5%。

      2、基尼系数

      是反映个人或家庭收入分配(或消费)与完全平均收入分配之间差异程度的指标,介于0和1之间。0表收入分配完全平等,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市统计局相关数据表明,2005年我市的基尼系数为0.36。《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表明深圳的基尼指数要达到0.3,使收入分配更平衡。

      3、主要农副食品安全检测平均抽样超标率

      由于农副食品范围太广,因此指数选取了蔬菜、畜产品以及水产品等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品种进行统一检测。据了解,2005年我市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为93.6%,生猪肉品“瘦肉精”污染监测合格率为98.16%。2006年1-11月,我市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为95.8%,生猪肉品“瘦肉精”污染监测合格率为98.6%,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测合格率为98.5%。

      4、药品安全抽样合格率

      有效反映市民安全用药现状。目前我市药品安全抽样调查实施的是监督型调查,对药品进行计划监督和日常监督,或制定计划对药品进行抽查,或针对可疑药品进行随机抽查。从今年开始,我市药监部门实施评价型抽样调查,抽查结果得出的合格率将更全面反映我市药品安全状况。实施评价型抽样后,抽样内容将主要集中在销售和流通领域。

      5、达到Ⅰ级和Ⅱ级空气质量天数

      指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等级的天数。2005年我市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等级共有360天,2006年1-10月有329天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等级。记者了解到,深圳环保“十一五”规划要求到2010年,每年的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等级的天数控制在350天以上,生态城市建设要求每年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等级的天数要达到355天。

      6、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指城市市区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池取得的水量中,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达标的数量占取水总量的百分比,百分比越高,表明饮用水越安全。2005年我市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98.1%,排在国内城市前列。深圳2010年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要达到99%以上。

      7、交通事故死亡率

      指报告期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占平均常住人口的比率。2004年全市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为1035人,2005年全市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为971人,这也是2001年至2005年5年中首次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低于千人。

      8、城镇登记失业率

      是考察劳动力失业程度的指标,也是考察劳动力利用程度的指标。我市促进就业力度一直在加大,每年促进失业人员就业增长速度高于失业人员增长速度,登记失业率逐年下降。2003年,我市登记失业率为2.61%;2004年为2.49%,2005年为2.37%,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我市户籍居民登记失业率为2.31%,按照我市规划,今后5年,我市登记失业率将控制在3%以内。

      9、零就业家庭户数

      “零就业家庭”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就业要求和就业能力的城镇家庭成员中,目前无一人从事有收入劳动家庭。2005年,深圳市有“零就业家庭”2700多户。为帮助“零就业家庭”,劳动部门实行就业服务承诺制度,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且对工作不挑不拣的失业人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承诺,在求职登记一个月内帮助其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我市已解决566户“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

      10、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比例

      深圳市就读全国各大专院校的人数每年都超过万人,从目前就业情况看,回深谋职的深圳户籍学生就业比例有2/3,近1/3的大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难。

      11、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

      我市逐步在全市建立起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医疗保险5个险种,目前已全部覆盖户籍人口,形成了保障项目齐全、法律制度完善、覆盖范围广泛、参保率较高、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手段现代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1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8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5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717万人,户籍人口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达99.8%。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深圳的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将达到95%。

      12、劳务工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增长率

      目前,我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717万人,占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的7.9%,居国内各城市首位。至今年8月底,深圳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较2004年底增加了356万人,增长率达97%,其中八成以上参保人为外来务工人员。

      13、劳务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长率

      2005年3月,我市开始试点劳务工合作医疗,今年5月17日,市政府正式颁发了《深圳市劳务工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并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仅仅4个月,劳务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就从试点结束时的137.3万人,增加到今年9月份的306.73万人。

      14、财政性社会福利支出

      今年我市各项社会保障、救助方面的支出达13.81亿元,比2005年增长32.79%。

      15、社会捐赠款

      指捐助中心和慈善会收到的捐赠款。2005年,仅市慈善会收到的捐赠款就过亿,2006年更是达到了2亿。

      16、财政性教科文卫体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

      指报告期内财政性教育支出、财政性科学经费支出、财政性文化经费支出、财政性卫生经费支出、财政性体育经费支出和与财政支出的比值。教育方面支出,2005年全市教育投入高达70个亿。今年深圳继续保证教育专项经费增长15%。正在设计之中的民办教育专项资金,其资金规模可能在1亿元以上。

      17、财政性环保投资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

      指报告期内财政性环保投资经费与财政支出的比值。在深圳市确定的“十一五”经济社会调控指标体系中的“生态环境”一项里,到2010年,环保投资占GDP比重为3%,年均增长0.1个百分点。

      18、财政性公共设施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

      指报告期内财政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值。2006年,深圳市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力度,全市计划安排200个重大建设项目,年度投资260亿元。

      19、人均受教育年限

      指15-64岁人群受教育年数总量与该年龄段总人数的比值。2005年全国1%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市826.94万常住人口中,具大学学历的人口为105.02万人,高中学历为195.49万人,初中学历为389.88万人,小学学历为95.23万人。我市教育发展规划规定,2010年,对于我市户籍新增劳动力,预期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4-15年。

      20、职工在职培训小时数

      指对企业内部具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所进行的提高教育的时间。据了解,目前我市多数大型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职工在职培训小时数都比较高,2005年我市企业人均在职培训小时数为7小时,一些企业如大族激光的培训小时数一年达到40-60小时,而赛格集团新员工培训小时数更高,可多达300多小时。

      21、人均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

      指报告期期末拥有的图书馆馆藏图书与期末常住人口的比值。目前我市常住人口的人均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量为1.58册,户籍人口的人均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量为5.8册。未来五年目标是:我市常住人口的人均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量为2册,户籍人口的人均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量超过6册。(本报记者施翔东李可心方勤采访整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