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马季相声的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1日06:00 光明网
李树杰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尤其是在2007年即将到来的时候,最让人惋惜的一件事就是马季走了。

  在所有的相声演员中,马先生是我最喜欢的一位。他一生孜孜追求,将相声艺术不断推陈出新,创作表演了300多个相声段子。据称他是最早脱下马褂,穿着便装说相声的人。然而,除了艺术上的造诣,其实我更喜欢他直面社会的勇气。他的不少作品,敢于批评现实社会中丑陋的东西,催人发醒。如果套用文学上的表现手法,他的相声多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而他恐怕也称得上是相声艺术界一位“批判现实主义大师”。

  比如《百吹图》中刻画吹牛人的嘴脸:“我经常用鼻子吃饭。那我能用胳肢窝找矿。我能用嗓子眼儿发电。我隔着墙能看见人。我头顶蓝天,脚踩大地不能再高啦。我……我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啊?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那你的脸哪儿去啦?我们吹牛的人就不要脸啦。”此相声虽已说过几十年了,但现实中如此吹牛不脸红,大搞浮夸风,大树假政绩的人是不是还大有人在?

  比如《一个推销员》中讽刺挖苦搞假冒伪劣之徒:“我们这个宇宙牌香烟哪,现在已经行销全国好多个城市,括弧:包括台湾。我们还准备冲出亚洲,打入国际市场咧。准备卖给美国、日本、英国……地图上有的我们全卖。宇宙香烟打入您的生活,成为您生活三大要素之首。你不抽我这宇宙香烟就没有幸福美满的家庭。你不抽我这宇宙香烟,年轻人就搞不上对象。你不抽我宇宙香烟,学生考不上大学。”这个相声距今也整整22年了,但今天你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满眼的广告里是不是还有这位推销员的影子?满大街的商品中,是不是还有这类的“宇宙牌香烟”?

  还比如《五官争功》,借五官狠狠地讽刺了一些“揽功诿过”,以及“各自为政,互不团结”官僚主义作风。这种部门主义、本位主义,现在恐怕远没有绝迹。比如《富了以后》,讽刺当前个别一些村镇干部腐化堕落的那段顺口溜“天天当新郎,夜夜入洞房,进村全是丈母娘”,将相声的针砭性演绎到极致,可谓是我见过的最形象、最尖锐、最辛辣的讽刺。

  今天,像马季这样有点“劲儿”的相声作品真是久违了。相声走向了平庸,变得不疼不痒,光耍些嘴皮子,让人实在是笑不出来了。有人说这是电影、电视等艺术的多元化造成的,也有人说是相声本身单一、陈旧的表现形式造成的。但我看最关键的一点还是相声正在失去它批判和讽刺的锋芒,由一只刺猬变成了一只乖乖鼠。其实,作为一门以讽刺幽默为主的艺术,没有对现实、民生的深刻关切,没有对现实生活中不良风气、丑恶腐败的东西尖锐和大胆的讽刺挖苦,那么它注定会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据说,退休后的马季先生对相声界的现状十分的不满意,经常发出批评之声。其中,最主要的一个观点也是认为现在的创造人员和表演人员“正在脱离现实生活,脱离人民群众”,从而使相声只会“胳肢人笑”。

  其实,相声不但要让我们对自由、幸福和美丽生活“舒心地笑”,还要让我们在揭露、抨击、讽刺、挖苦社会各种丑陋现象和不良风气中“带有刺痛感和酸楚感地笑”。实际上,我们正是从马季的相声中,分明感到了这种“带有刺痛感和酸楚感地笑”。笑声中,我们分清的美丑,明辨了是非,检点了自己,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倘若没有上面这些直面社会生活,让社会感到一种“刺痛”的作品,恐怕马季也就不会成为今天的马季,更惶论什么相声艺术“大师”了。

  由此,我进一步想到了一个观点,就是:我们的社会确实需要一种刺痛感。

  美联社的一则报道说,在美国有一个女童布萝卡有种“特异功能”,就是完全没有痛感,身体有什么疼痛都毫无觉察。没有了痛感,冷不怕,热不怕,刀砍斧劈也不怕。尤其是生病了动手术,也不用麻醉,医生想怎么割就怎么割。然而,没有了痛感,问题也接踵而来,甚至十分可怕。比如布萝卡的父母就担心孩子会患阑尾发炎。因为,孩子患了这种病,只有到肠子爆裂了才有可能被发现,而那时孩子恐怕性命不保。

  其实,不仅仅是作为个体的人需要痛感,一个社会同样也离不开痛感。只有有了足够清晰的痛感,才能引导我们痛中思痛,发现问题。即使是一个繁荣稳定、经济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也需要诸如讽刺艺术、舆论批评、群众监督等带来的“痛感”,使我们认识和到社会中还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引起警觉,保持足够的清醒,防微杜渐,避免或减少这些小痛带来大痛。这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旨。

  因此,我们还是要满腔热情地支持我们的艺术家们深入生活、关照生活,不回避矛盾,创作出像马季先生相声那样直面生活、大胆讽刺、弘扬正气的好作品。这也是相声重整河山的必由之路。不只是在艺术领域,在我们所有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都需要我们充分发扬民主,积极发挥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敢于批评揭露社会生活中落后和丑陋的东西,敢于同各种歪风邪气作斗争,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只有如此,我们的社会才能保持一个健康的躯体。

  保持社会的“痛感”,避免麻木不仁,其实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