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网民成为“人物”,如何面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1日06:00 光明网
吴祚来(北京学者)

  最新一期的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了2006年的年度人物。在过去一年中,由于信息时代网络博客的泛滥,“你(You)”击败许多著名人士成为年度人物。任何一个个体“人物”在泛博客世界里,都显得微不足道,而博客群体的力量,正在用草根的方式,影响着世界,创造着文化,影响着无数人们的生活。

  公开出版自己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观点,过去曾是多少普通人的梦想。在纸质出版时代,它只使极少数专业人士享此权利,更多的人们口头的或文字的创造都无端流失或私藏在自己的书柜里,无法让公众共享。正是这种局限,便产生了“民间文化”,作品无署名,我们也无法准确知道它创作的时间与地点。

  而现在的博客方式却使发表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每个注册者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发表空间,无论是文字作品还是绘画、摄影、动漫、影视作品甚至生活现场都可以变成全世界共享的文化作品。一位伊战士兵可以在休息时利用无线网络发表他的战时日记与画面,一个中国乡村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将当地的民间传说或自己的教学生活写出来在网络上发表,人们可以准确地知道发表的时间,并可以跟帖回应,而博客作者可以知道自己的文章被多少人阅读过,对反馈情况也一清二楚。文化创造与文化交流实现了超时空共享与异时性交流,文化成果也通过网络保留下来,成为民族乃至人类文化宝库中的财富。

  在网络论坛时代,网民们是流动不居的,无法形成个性化的网页与独立的文库,而博客网络方式则使网民们在网络上有了自己的领地,有了自己的家园。有了定居也便有了文明,博客网络方式开启了网络文化的“农业文明”时代。当我们主流社会声疾呼要复兴民族文化之时,民间文化正悄悄地在网络上通过博客的方式发扬光大,蔚然成势,利用最先进的传播方式推动着民族文化的复兴。

  为大力推广和维护网络的全面应用,拓展服务和管理的空间,政府部门更应该与时俱进,参与到这个方兴未艾的潮流中来。当一个地方官员通过博客方式向社会介绍地方发展与自己内心感受、个人观点时,它的亲民性与交流性远远大于他通过电视画面向社会表现业绩,而一个招商局长通过博客方式向全世界展示当地的投资环境与投资现状、投资项目时,它的招商成本几乎是零,而异地的人们与其交流却是即时性的,还可以通过网络留言、电子邮件等方式实现更深入的恰谈沟通。

  同样,传统教育的方式,也完全可以借用这样的汹涌潮流,完成彻底性变革,走向自由和开放。一个大学教师完全可以将自己的讲课补充资料与教学心得放在论坛和博客里,并在与学生和感兴趣的人们自由交流,如果学生们将作业都跟帖在教师相关课程博客之后,达到互相学习和辩问、取长补短的效果。

  政府与教育工作者进行实名博客向社会提供信息与交流无疑具有引导意义,一旦公务机构负责人实行实名博客,懒政与无效率情况将会大大减少。网络文化是一股洪流,它产生的强大的动能将使我们网络文化迅速发展。社会要做的不是堵与管制,而是引导与利用,它起始之时可能会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我们要看到的是它的未来价值与意义。《时代周刊》将网民集体评为年度人物,是一种对网民影响力的承认,也是对我们正在进入网络社会的中国一个提醒。既然普通网民都能成为“时代人物”,我们更可以利用网络空间服务于时代与社会。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