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和谐不能仅靠“禁令”维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1日06:44 大洋网-广州日报

  今天是2007年的第一天,站在新年的门槛上,回望刚刚远去的一年,“和谐”二字串起了所有的大事小情。小到平头百姓,大到国事外事,我们始终没有停下“和为贵”的追求脚步。当我们心怀憧憬、张开双臂迎接新年的到来时,仍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让我们暂时停下脚步,投以关注的目光——

  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因涉嫌收受贿赂、被中纪委“双规”的消息在节前突然闯进公众的视野。尽管已经从原岗位上卸任了一年零六个月,但终究没能逃脱反腐“利剑”的追惩。作为一个民怨较大行业的监管者,郑筱萸的落马,为2006年的反腐工作划上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感叹号。

  官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们的洁身自好,是反腐倡廉能否深入的重要前提。而一到节假日,领导干部们面临的诱惑又比平时多得多。“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逢年过节,往往是中国特色的关系网大行其道的时刻,打着“两节”旗号的“糖衣炮弹”,挟礼尚往来的节日“东风”,为本该祥和、团圆的两节添加了不和谐的变数。因而,关于“领导干部如何廉洁过两节”的禁令就成了节日期间的例牌菜。

  2007年的两节也不例外。节日前夕,中纪委、监察部发出通知,要求在2007年元旦、春节期间,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安排好节日期间的各项活动。一律不得用公款搞相互走访、相互宴请等拜年活动。

  其实,这些“严禁”和“不准”都是干部纪律所绝对不允许的,只是我们的很多纪律和规定看上去并没有很大的威慑力,因而,总有人会不时突破禁令,在节日期间,突破的几率随着诱惑的增多而水涨船高。于是每当临近两节,有关部门都会“量身定制”很多禁令。这些禁令不但有来自中央的,各个地方纷纷也未雨绸缪,频频给领导干部们打预防针。吉林省“严禁领导干部本人或为其子女大操大办婚庆事宜”的规定恰好在节前出台,“严禁”之余,也似乎告诉我们:以前逢年过节“大操大办”者大有人在。重庆则专门出台了针对官员过节的“三严”戒律:严禁官员公车私用,严防群体事件发生,严处克扣农民工工资。“经是好经”,执行力到底如何,就要看各地的监管力度了。

  话说回来,两节的禁令无非都是对领导干部的活动作个“不要”的限定,强调的都是他们“不要做什么”,至于领导干部在两节期间该做些什么却只字不提。实际上两节期间,领导干部们最需要做的就是走到群众中去,考察一下民情,倾听一下民声。一句亲切的问候,几声真情的嘘寒问暖,带去的是民意,反馈回来的说不定就是关切民生的重要决策。

  当然,让领导干部放弃节假日与家人团聚的时间,走到群众中去,看起来似乎有点不近人情,但与其下禁令约束他们,不如变禁止为鼓励,让他们走进群众中。和百姓在一起,既不用应付那些复杂的关系网,也不用抵御送上门的“糖衣炮弹”,还能拉近干群关系。利国利民,理当大力提倡。

  更重要的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领导干部做了什么,群众都会记在心里,并会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他们发自内心的朴素情感。成都的一位老奶奶为了感谢政府坚持为民办实事,专门给书记、市长纳了两双鞋垫。鞋垫虽小,所传达的民意却是任何东西所不能比拟的。

  新年总是给人以新的希望。但愿今后,除了廉洁自律过“两节”的禁令外,我们能多听到“为群众办好事”的节日行动——唯有“严禁”和“鼓励”相结合,不良行为方能得以遏止,优良作风方能得以倡扬。如此,节日的和谐之风将自然沐浴全社会。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