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天津市河东区委关于建设和谐河东的实施意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1日08:45 天津日报

  

中共天津市河东区委关于建设和谐河东的实施意见
中共天津市河东区委关于建设和谐河东的实施意见
中共天津市河东区第九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天津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和区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的部署要求,就建设和谐河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的重大战略部署,明确建设和谐河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

  1.建设和谐河东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重大任务。党中央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市委作出建设和谐天津的重大部署,为我们建设和谐河东指明了方向。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近几年扎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建设和谐河东奠定了良好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矛盾的凸显期,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既为河东区的发展增添了巨大活力,也必然会带来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和谐河东,是我们必须担负起的一项长期而紧迫的重大任务。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的重大战略部署,切实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提高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全面推进和谐河东建设。

  2.建设和谐河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中央提出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市委作出的建设和谐天津的重大部署,全面落实区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科学发展,强区富民,建设和谐河东”的部署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实事抓起,从群众生活中的迫切问题抓起,从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抓起,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建设和谐河东的整体水平。

  3.建设和谐河东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发展的成果;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居民收入和家庭财产普遍增加;覆盖全区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城区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稳定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城区生态环境更加良好;强区富民取得更大进展,进一步形成全区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4.建设和谐河东需要把握的原则。必须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的六项原则。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六个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提高效率与促进公平的关系,在加快发展、提高效率的基础上,把促进公平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正确处理保持稳定与激发活力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的关系,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边发展经济,边改善人民生活,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正确处理全面建设与重点推进的关系,把长远目标和阶段性要求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使和谐河东建设不断取得阶段性新进展。正确处理巩固特点与创新发展的关系,不断巩固具有河东特点的经验做法,扩大影响力,同时进一步创新思路和载体,实现在巩固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努力提高社会和谐的程度和水平。

  二、坚持科学发展、强区富民,为建设和谐河东夯实物质基础

  5.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更加注重发展的科学性、全面性、协调性。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强区富民的战略思想,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更加注重发展的科学性、全面性、协调性,着力促进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紧紧围绕高标准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加快“三个基地”建设,以加强税源建设、增强综合实力为核心,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促发展为根本途径,坚持“强三优二”的思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力推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建设和谐河东夯实物质基础。

  6.坚持实施“六大战略举措”,扎实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区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加大组织推动力度,全面推进“六大战略举措”。要立足发展全局,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按照市委对中心城区的产业发展定位,抓住各种有利契机,坚持在发展中推进调整,在调整中促进发展,努力使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更趋合理,使区域内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使现代服务业得到显著增强,传统服务业得到优化提升,都市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要突出河东区域特色,大力发展服务业。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海河综合开发改造等重要契机,突出河东区域特色,强化海河东岸开发建设,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五个功能区、三条发展带”,不断增强聚集、辐射和带动效应。围绕开发建设“五区三带”,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信息服务、文化旅游等新兴服务业,积极发展和优化提升商贸、社区服务等传统服务业,使三大类服务业共同发展、相互支撑、良性互动,形成服务业发展的“五三三”格局。坚持理念上向服务业靠拢,政策上向服务业倾斜,资源上向服务业聚集,促进向服务业发展区的转变。要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发展都市型工业。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引导作用,加强政策、投入和服务引导,努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都市型工业发展和推动传统工业改造升级提供科技支撑。以金地工业园和现代工业园为载体,链接临港产业区,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以二号桥都市工业园区为载体,与滨海新区产业联动发展,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业、印刷和包装材料制造业、服装服饰等产业。以都市型工业小区为载体,重点发展具有城区特色的都市型工业。深化质量兴区工作,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商务环境评价体系。深化企业改革,增强发展活力。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创新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实施开放和项目带动战略,继续坚持党政齐动手、合力抓招商的工作格局,健全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使招商引资始终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重视择商选资,提高重点项目洽谈的成功率,着力引进高聚集、高效益、低能耗、无污染的大项目、强项目和对长远发展起带动作用的投资项目。深入开展为企业服务活动, 落实各项承诺措施,切实提高办事效率,营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发展环境。要加大鼓励引导支持力度,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加强产业引导,在扩大总量、提升质量上下功夫,使个体私营经济的增加值、税收和新增注册企业、新增注册资本实现更大的突破。用足用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贷款政策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建立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基金,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继续坚持扶优扶强,深入开展私营企业“十大行业排头兵”、“外商投资明星企业”等评选表彰活动,培育和引导一批综合实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向着集团化、规模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要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发展街域经济。尽快制定和全面落实加快街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充分调动街道发展和服务街域经济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强街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形成全区上下一盘棋、合力促发展的工作格局。积极探索街域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形成各街道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新局面。通过坚持实施“六大战略举措”,使河东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税源更加稳固。

  7.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把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摆在突出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统筹兼顾,积极推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大对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并随着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不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领域的改革和创新,整合资源,规范管理,增强服务能力,提高发展水平,惠及全区人民。

  三、切实解决关系民生的迫切问题,保证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

  8.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经济拉动、创业带动、培训促进、公共援助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完善低保与再就业的联动机制。做大做强手工编织业,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广泛开展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彻底解决好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着力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努力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居民都享有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来源的稳定性。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制度,确保工资足额按时发放。加强劳动保护,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9.认真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适应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的特点,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全区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不断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和受益人群。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充分发挥扶贫助困网络作用,重视解决困难群众医疗救助问题,有效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充分发挥“爱心慈善救助超市”的作用。发展残疾人事业、老龄事业和妇女儿童事业,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重视解决中低收入群众特别是拆迁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

  10.坚持教育优先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各类教育高水平均衡化发展,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发展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创建国家示范职业学校,完成历史名校建设,显著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推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范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建立健全助学扶困制度,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都能够接受优质义务教育,残障儿童都能够得到教育,农民工子女都能享有相同的教育机会。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重视做好社区教育实验区工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11.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区卫生服务体系,为全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医疗救治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拓展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健全双向转诊制度,落实家庭医生责任制,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有效降低群众医疗费用支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发展妇幼卫生事业。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综合素质。

  12.发展文化和体育事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继续办好社区文化和家庭文化艺术节,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巩固提高具有河东特色的文化品牌,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加强公共体育和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积极发展体育产业。

  13.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改善群众生活环境。积极推进桥梁、地铁、快速路和天津站交通枢纽等重点工程建设,完成一批道路的大中修和拓宽改造任务,加强停车场建设和停车秩序管理。完善市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供电、供气、供水、供热等保障能力。加快低洼积水片地下排水设施改造,消除雨污水排放空白区。搞好社区商业和菜市场建设,推进商业服务网点的连锁化经营和规范化管理,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合理确定拆迁规模和进度,实施依法拆迁,规范拆迁行为,妥善安置拆迁群众。继续实施旧楼区综合整修,全面推进和完善物业管理,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为重点,充分发挥街道属地化管理职能作用,积极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努力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相互衔接、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以创建国家卫生区为主线,加大投入,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切实提高市容环境整体质量,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区的目标。以巩固环保创模成果、创建国家园林城区和建设生态城区为目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实施蓝天、碧水、安静等环保工程,巩固和提高城区环境质量。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力度,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加强城区绿化美化,重点建设一批生态示范小区。强化企业和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区。

  14.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拓宽排查调处渠道,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进一步落实稳定和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信访信息系统,完善各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的发生,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加强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基层基础建设,加强社区警务工作,打造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第一线平台。加强生产、消防、交通和食品的安全管理,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保障全区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充分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更好地发挥协调关系、汇集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深化政务、厂务、居务公开办事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16.提高依法治区水平,促进依法行政。深入推进依法治区进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保证公民权利和自由。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落实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健全执法质量考核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监督。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形成人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17.坚持执法为民、公正司法,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充分发挥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健全公开审判、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等制度,充分发挥律师、公证、调解的积极作用。完善巡回审判、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等制度,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方便群众诉讼。完善诉讼、检察监督、刑罚执行、教育矫治、国家赔偿等制度。加强人权司法保护,严格依照法定原则和程序进行诉讼活动。加强和改进执行工作,完善执行工作机制,解决好执行难问题。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减、免、缓弱势群体诉讼费用。规范诉讼、律师收费。加强对司法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维护司法廉洁。

  五、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18.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融入全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和谐河东建设的各个方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人民群众奋发向上的强大精神力量。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科学发展、强区富民的信心。

  19.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结合行业和单位特点制定具体行为规范,引导干部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邻里一家亲”等文明道德实践活动,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深入开展改陋习、树新风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入开展共铸诚信活动,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意识。

  20.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鼓舞人民斗志,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坚持“三贴近”原则,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继续开展“十大为民杰出人物”评选表彰活动,巩固和发展具有河东特色的学习先进典型、弘扬时代精神的活动品牌,进一步营造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

  21.深入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把和谐创建活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创新活动载体和方式,注重创建活动实效。积极建立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人人参与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工作机制,广泛开展创建和谐机关、和谐社区、和谐企业、和谐单位、和谐家庭等活动,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积极培育一批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创建活动典型,适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加强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充分发挥社区“五个一”设施的载体作用,深化创建文明小区“五个一”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充分发挥解放军驻区部队、武警部队、民兵和预备役人员在建设和谐河东中的作用。

  六、加强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22.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健全社会管理格局。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进一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实现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23.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认真贯彻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履行好政府在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职责,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公共服务。充分发挥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加快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完善为民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履行职责能力和服务水平。

  24.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夯实社会和谐的基础。坚持把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融为一体,整体推进,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不断满足社区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进一步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健全管理和使用制度,更好地发挥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动员和组织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作用,发挥协助政府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作用。重视发挥驻区单位、社区民间组织、物业管理机构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发挥社区志愿者和群众性自助互助服务的作用,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促进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和睦相处。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5.健全和完善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功能。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健全和完善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发展和规范律师、公证、会计、资产评估等机构,支持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团体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建设,促进公益事业发展。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律性和诚信度。

  七、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不断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26.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区。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坚持把创新精神贯穿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保护创新热情,鼓励创新实践,完善创新机制,宽容创新挫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区。大力倡导群众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和谐创业,积极营造鼓励人们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社会环境。

  27.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全区的大团结。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优势,加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团结和谐。认真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全体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认真做好对台工作和侨务工作,为建设和谐河东凝聚力量。

  八、加强党的领导,为建设和谐河东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28.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各级党委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握方向,制定规划,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坚持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建立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工作分工,搞好协调指导,加强分析研究,切实解决好本部门、本单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认真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把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绩效列为考核内容,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强对社会建设理论、社会政策的学习研究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加快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加强和改进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更好地发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

  29.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建设和谐河东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深入推进“强基创先”工程,切实加强企业、社区、机关和学校等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健全和落实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做促进社会和谐的表率。切实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完善考评激励措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他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骨干作用。重视做好老干部工作,做好关心老劳模、老党员和帮扶困难党员工作。

  30.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认真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做道德修养的表率,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健全靠制度管人管事的工作机制,强化制度的约束力。把党内监督与各方面监督结合起来,保证权力干净运行。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坚决纠正损害发展环境和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风气。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中引领社会和谐,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实现社会和谐。

  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强区富民,建设和谐河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而紧迫的重大任务,也是对各级党组织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我们要在市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和区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锐意进取,团结奋斗,扎实工作,不断开创科学发展,强区富民,建设和谐河东的新局面。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