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安南时代”落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1日10:10 南方日报

  2006年12月31日,加纳人科菲·安南最后一天履行他作为联合国秘书长的职责。2006年的最后一个月里,安南忙着向同事告别,向媒体告别,同时不忘站好最后一班岗——他为解决苏丹达尔富尔问题派遣了两名特使。长达十年的联合国“安南时代”大幕渐渐垂落。随着新年的到来,联合国将迎来“潘基文时代”。

  联合国人

  安南1938年4月8日出生于西非国家加纳的库马西市,是当地一名酋长的儿子。安南先是就读于库马西理工大学,后前往美国和欧洲留学,在明尼苏达州麦卡莱斯特学院、日内瓦高等教育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接受教育,获得经济学学士和管理学硕士学位。安南1962年进入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工作,从此几乎没有离开过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国际机构。

  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后,安南负责同伊拉克谈判释放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工作人员和西方人质问题,此后率领联合国小组同伊拉克进行了“石油换食品”的谈判。

  1996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布特罗斯·加利与美国的矛盾渐渐激化,美国反对加利连任联合国秘书长已成为纽约外交界公开的秘密。在物色取代加利的人选时,美国相中了说话轻声细语、行事稳重的安南。

  安南初任联合国秘书长,与美国的关系一度看上去不错。但到了后期,特别是第二个任期内,安南与美国的关系出现明显裂痕。

  艰难时刻

  安南的三个最艰难时刻凸显了联合国地位的无奈、联合国运行中的弊端以及这个时代的残酷,它们分别是伊拉克战争、“石油换食品”计划曝出腐败丑闻、2003年联合国驻巴格达办事处被炸。

  2003年3月,美国和英国在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情况下,自行向伊拉克开战。没能阻止伊拉克战争,成为安南心中最痛的一处。

  2003年8月19日,联合国驻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办事处所在地运河饭店遭汽车炸弹袭击,联合国伊拉克问题特别代表塞尔吉奥·维埃拉·德梅洛以身殉职。德梅洛遇难当天,安南表示,德梅洛这位“杰出的全人类的公务员”殉职,对联合国和对他个人都是一个痛苦的打击。时隔3年多,安南在离任时重提此事,可见受伤之深。

  2004年初,伊拉克媒体报道说,前总统萨达姆曾对联合国“石油换食品”计划办公室前主任(副秘书长级)贝农·塞万及外国政客和记者等270多人行贿,以换取他们对萨达姆政府的支持。

  这一丑闻还直接影响到安南个人。安南的儿子科乔曾在一家名为“科特克纳”的瑞士公司工作,该公司恰是“石油换食品”计划承包商之一。负责调查丑闻的独立调查小组虽没有对科乔和安南提出指责,但安南的个人声誉仍遭受重创。

  成就与遗憾

  安南对国际和平的贡献有目共睹。无论是在非洲战乱、中东危机,还是在南亚克什米尔争端、东帝汶暴乱、阿富汗战争或者其他极度敏感的政治危机中,到处都有安南和他的团队穿梭斡旋的身影。2001年,安南和联合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97年上任后不久,安南便推出了“革新联合国”改革计划,精简机构,节省开支,提高效率,引起较大反响。

  纵观安南任期内所提出的各种改革措施和理念,成功实施的有之,引起争议的也不少。例如,在安理会扩大问题上,他表示要吸纳那些在财政、军事和外交方面对联合国贡献最大的国家,这同要求优先解决发展中国家在安理会代表性不足的众多国家的愿望不相一致,自然很难获得赞同。

  许多发展中国家还认为,安南赞同“人权高于主权”的理念和主张,以图对《联合国宪章》中有关国家主权不容侵犯的规定进行修改或重新解释,实际上更多地反映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和利益要求。

  徐海静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图:

  随着新年的到来,联合国迎来“潘基文时代”。新华社发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