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问困难群众“送岗位”,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1日23:11 红网

  年关来临,重庆市领导牵挂着困难群众的生活。2006年12月31日上午,重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汪洋赴渝中区看望慰问城市困难群众,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在新年来临之际,更加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不仅要送钱、物等慰问品,解决困难群众的一时之需,更要积极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长远生计问题,筑牢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2007年1月1日《重庆日报》)

  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开展救助帮困送温暖活动,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因此,每到岁末来临,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常常怀着深厚的感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解决好部分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认真安排好这些人群的物质文化生活,确保他们一样也能过一个安定、欢乐、祥和的节日。送温暖活动,对于困难家庭来说固然“雪中送炭”,但毕竟只停留在物质层面上,当所送的有限的生活资料消费完了以后,救助帮困对象中的大部分又会回到贫困之中。可以说,“穷在节前有人问,年年救济年年穷”正是时下一些下岗困难群众每逢节日的真实写照。

  众所周知,让每个群众有饭吃,让每个有工作能力和工作意愿的人有工作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用送温暖这种形式为困难的下岗职工提供救助,固然可以解决他们的一时之需,但由于缺少“针对性”,缺少“具体困难具体解决”的治本之策,必然是“百病一方”,难以拔除这些人的“穷根”,注定只能治标不治本。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长远来说,重新上岗,才是让下岗者摆脱物质和心理困境的一剂“良方”。因此,与其逢年过节一哄而上给下岗职工进行实物、救济金帮困,不如给他们“送岗位”,让这些困难群众得到可持续生活的保障。

  为困难群众送去的岗位越多,就能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增收渠道,就能坚定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那么,社会上拥有“溫暖”的家庭就会越來越多,需要送“溫暖”的家庭就会越來越少,和谐社会的进程就会越来越快。

稿源:红网 作者:罗真如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