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评选,请别揭痛当事人的伤疤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1日23:11 红网

  2006年的12月31日,2006“感动哈尔滨”颁奖晚会如期举行。作为电视观众之一,我观看了其中的大部分节目。总体而言,这台晚会普化了善良、弘扬了正气、唤起了责任。然而,在节目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主持人在歌颂英雄的时候,忽略了有关当事人的切实感受,毫不留情地揭开了他们的伤疤。

  在这台晚会上,义务到河南艾滋病村服务一年的大学生何建章当选为“感动哈尔滨”十大人物。不仅如此,从河南艾滋病村远道而来的两位村民也来到了节目现场。当何建章与这两位村民围桌而坐时,主持人对那位河南大姐的介绍让我一下子让我产生了反感甚至愤怒。主持人首先告诉观众,河南大姐的丈夫是因为艾滋病死的,接着他又告诉观众,那位大姐也是艾滋病患者!如此赤裸裸的语言暴行就这样眼睁睁地在我们面前发生了。

  我承认,对于艾滋病患者,国人的理解和宽容渐渐多了,但是,整体来说,社会对艾滋病人的歧视依然广泛存在,尤其是来自艾滋病人周围人的歧视。因此,绝大多数艾滋病人是不愿意别人知道他患病的。我注意到,当主持人在向观众炫耀他对当事人是多么多么的了解时,那位河南大姐一直在低着头。整场对话,她抬起头的次数不多,偶尔抬起头,脸上写满了尴尬、无奈和酸痛。说实话,在我看来,那位不善言语事实上也没说几句话的大姐只是在充当一种道具的角色,她的伤疤在媒体强势话语面前遭到无情揭露,她的隐私甚至人格被当众凌辱,而电视节目则借此赚来了观众的眼泪儿。在成千上万人瞩目的晚会上,这种基本的对人的尊重被故意地无视了。

  年底前后,上至央视下到各省市电视台,“感动”评选一片火热。对于这样的活动,原则上我没什么意见。但提醒各位主办方,一定要口下留情。无论是感动了咱的英雄人物还是与其有关的当事人,大多有这样那样不愿人知的隐私,不愿让人去揭的伤疤,不要为了节目“好看”就口无遮掩。那是对当事人尊严的不敬,也与传媒的人文关怀理念背道而驰。不仅如此,这种有“煽情”、“做秀”之嫌的节目安排最终也会被观众所唾弃。

稿源:红网 作者:刘福利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