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族到平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2日08:30 每日新报

  30年前,正上小学的我在一次作文竞赛中获了奖,颁奖典礼上除了各级领导外,隆重推出且立刻成为全场焦点的是一位女作家,虽然主持人在介绍她时调门儿平空提了八度,但时至今日,作家的姓名、作品我早浑然忘记,只记得最后一句: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某位领导在鼓励我们时也殷切地希望能在今日的获奖者中涌现出更多的像该作家一样的作协会员。而我在从作家手中接过奖品——一本《新华字典》时也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争取加入作家协会,哪怕需要一生一世。

  说来惭愧,年过不惑了,除了“利用职务之便”在报纸上时不时写上几百字外,我的作家梦已是渐行渐远,加入作协看来也只好列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有道是天无绝人之路,看了本报今日“新视点”的报道,坦白地说,我的内心可谓是沉寂的死水波澜又起,黯淡的希望之火死灰复燃。我也知,人比人,气死人,更何况吾辈愚钝,朽木难雕,但十几岁的孩子(而且还都是女孩)都能成批成批地入会,我又怎能轻易放弃儿时的梦想呢?!

  您别误会,我是诚心诚意,绝无半点戏谑之意。的确,这些年来,随着图书市场的全面开放,出书越来越容易了,当作家也不是什么难事了。从根本上讲,时代已进入多元化,话语权也掌握在更多人的手里。在网上发个帖子,开个博几乎是举手之劳,写得好了,大家追捧,出版商也就随之而来,前几年的网络小说不就红火了好一阵子吗!现在风行的博客体也许就是未来几年文坛最流行的文体。

  至于作家这一群体构成的日趋年轻化更是大势所趋甚至可称为大好事一件。虽然也有不少古今中外的例子告诉我们,许多大作家大文豪的巨作是在创作晚年历经生活、写作等长期积累沉淀而成,但实际上更多名家的传世之作往往是他们的第一部或第二、第三部。贝多芬曾有过评论:“获得名声的艺术家常受名声之苦,使得他们的处女作往往就是最高峰。”相比之下,年轻作家思想活跃,思维跳动,写作手法更贴近时代,他们的作品自然少了几分暮气而多了几许鲜活。

  至于作协,这些年还真很少听到有关的新闻,偶尔听说的大多也是以负面为多。像有作家指责它不能发挥任何作用,有与没有一个样,甚至还有著名作家、省级作协负责人要求退会。这样看来,过去几十年来披在作协身上的神圣外衣如今早已褪色乃至破绽百出了。十几岁的小女孩在少儿杂志上发表过些文字就能入会便难免令人产生“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慨了。

  不管怎么说,5少女集体入作协总不是什么坏事,起码证明了咱们的作家队伍后继有人,兴旺发达,要知道在欧美“你最喜欢的职业”榜上可根本就没有作家这一项。再者说,这一新闻不是还告诉我们至少某些作协还是在积极拓展生存空间,改善生存环境吗!

  执笔 刘长惠

  相关新闻链接17版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