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路路通喜盈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2日08:47 红网-湖南日报

  编者按

  新年钟声响起来,三湘辉煌又一年。开门迎新,新事、喜事、好事多多,百姓心中流淌着“喜悦”、“幸福”。最显而易见之快事,当是“通路”、“通电”、“通水”、“通气”、“通话”……路路通,路路发,路路喜盈门。

  1、公交车开到家门口

  本报记者陶海音

  

新年路路通喜盈门

  乡村公路上新开通的农村公交车极大地方便了当地村民的外出。本报记者徐行摄

  桃源县剪市镇鹅公井村公交车起点站。当记者新年来采访通路通车的情况时,村民们呼啦一下就围拢过来。

  “以前想都不敢想,还能和城里人一样,公交车开到家门口。”45岁的大里坪村村民向光道快言快语,“这条路以前差得很,遇到大水坑骑自行车简直像游泳。现在4.5米宽的水泥路,又快又方便。过去进趟城要走2个小时,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现在2块钱20分钟就能进趟城!”

  2006年6月,桃源县交通部门投资230多万元,修通了县城黄花井村至鹅公井的通村水泥路,同时还开通了常德市首条农村公交客运线路。黄鹅公路全长11公里,途经万寿桥、铁船堰、太平、大里坪、鹅公井5个村,全线投入公交车3台,沿途设有5个客运候车亭,方便了沿线近万名群众出行。

  “水泥路修好后,我进货既便宜又方便了,2块钱一车搭到屋。”在鹅公井村开杂货店的阙波青说,“做了10多年小生意,过去一天顶多卖50多块钱货,路通后一天至少有毛收入150元,多了3倍哩!”

  链接

  农村公路建设作为2006年省政府为民办的8件实事之一,进展十分顺利。2006年全省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71.6亿元,完成通车里程2.7万多公里,全省新增通水泥(沥青)路乡镇143个,新增通水泥(沥青)路行政村4261个。

  2、明亮的新年

  本报记者李伟锋

  

新年路路通喜盈门

  1月1日,新的一年开始了。由于下雨,天色有些阴。宁乡县黄材镇各坪村袁寄先老人家里,每个屋子都挂着崭新的灯泡,灯泡里发出灿烂的光芒,通亮的屋子充满新年的喜庆。放假刚回来的小孙子坐在袁老的膝盖上,开心的看着电视。袁老说,这是他60多年的人生里第一次在自家过有电的新年。

  各坪是一个偏僻的山村。村子里其他人早就用上了电,但老袁家里因为山高路险,一直没用上电。在外工作的儿子和嫁出去的女儿也曾想把电弄进山里,无奈耗费较大,只好作罢。

  2006年,省电力公司开展“户户通电”工程,集中解决我省大电网内“无电户”的用电问题。老袁家的用电问题自然列入了供电部门的工作日程。从2006年8月开始正式施工,新架设线路2000多米,投入工时100多个,工程造价4万多元,终于把电送进了袁寄先老人家里。

  看着电视节目,老人的脸上乐开了花。炉塘的碳火烧得通红,老人的脸色更显红润。他说,等到春节的时候,把在外面的儿子、女儿、媳妇、女婿、孙子都叫回来,大家在一起过一个热热闹闹、亮亮堂堂的团圆年。

  链接

  2006年,省电力公司全面展开“户户通电”工程建设,投资4.12亿元,架设线路5650多公里,解决了全省53个县市区的816个乡镇5441个村21057户无电户的用电问题,实现了我省国家电网供电范围内农村户户通电。

  1月1日上午,60多岁的袁寄先看着儿子给他新买的电视机,心情特别高兴。本报记者李伟锋摄

  3 、引来“幸福水”

  本报记者张尚武

  元旦节这一天,浏阳市老屋村、洞阳村正式通水,喜庆的鞭炮声炸响。记者来到洞阳村,村民熊运秋拧开屋檐下的水龙头,水花飞溅。他激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引来了“幸福水”。

  洞阳、老屋等几个村地下水含氟过高,水质性缺水严重。几年前,村民们就四处找水源,决定从5公里外的洞阳水库引水。经测算,仅建水塔和铺设水管,所需投入150万元。仅靠村民集资,缺口太大,村里便想引资办水厂,收水费偿还。虽说在城里,投资自来水是赚钱的买卖,但这里人口分散,用水总量少,投资者们看一看,摇摇头走了。

  2006年春,省政府为民兴办“八件实事”,其中之一便是解决20万农民饮水难,洞阳、老屋几个村被列入集中供水工程。一年内,中央国债、省市专项资金和镇水管站集资,共投入174万元,才从6公里外的洞阳水库上游引水进村,终于圆了一方百姓的“饮水梦”。

  引来的水,各项指标检验都达标。一些村民当即手捧自来水喝,不经意都露出黄黄的氟斑牙。村民阳金健说,水质好了,牙上的氟斑将慢慢自动消失,大伙的日子也会过得更加舒心。

  链接

  2006年,全省共投入资金7443万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72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133处,分散供水工程39处,共有4.6万户21.3万农民饮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完成计划的107%。

  4 、川气入湘新气象

  通讯员吴思来

  

新年路路通喜盈门

  71岁的毛月丽老人(右)在燃气公司服务人员的指导下开心地点燃了新装的天然气炉灶。本报记者徐行摄

  “迎新年,用新气,生活新气象”

  在长沙市雨花区七里庙政院社区4栋402室厨房,长沙新奥燃气有限公司技术员彭建斌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一旁71岁的毛月丽老人认真地看着,快乐的心情浮现在她的脸上:“马上就要点火了,心里真的很激动!”在彭工的指导下,毛月丽轻轻拧动了天然气灶具的点火开关。随着“咔”的一声脆响,一团淡蓝色的火苗突然跳了出来。“点火成功了!”在场的人都高兴地鼓起掌。

  “长沙新奥”总经理高继华告诉记者,2006年长沙市像毛月丽这样新通天然气的居民有8万多户,到年底长沙新奥燃气已累计投资6.9亿元,居民总用户已超过21万户,日最高供气量达65万立方米。

  “用上了天然气,再也不用每个月打电话叫人送气了,气罐子可以光荣下岗了。”毛月丽轻拍着刚从厨房抬到客厅的2个液化气罐,幸福写满了她精神矍铄的脸……

  链接

  “川气入湘”,目前已在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益阳、常德、衡阳、醴陵等城市建成主干管网。从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初,全省天然气总用量达2.28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用气为6500万立方米。

  5、大山深处接电话

  本报记者 周月桂

  

新年路路通喜盈门
  

  新年前夕,通道侗族自治县播阳镇上湘村的一位侗家姑娘在村里用手机拍照。王友成 摄

  1月1日,安化县东坪镇月黄村村民何建高,通过新买的手机接到在外打工女儿的新年祝福电话。何建高心里乐得不行,喜滋滋地把玩着新手机:“这东西好啊!我加工的木材送到山外去,就靠它联系。”

  月黄村地处雪峰山脉北段,当地人靠山吃山,做起了木材生意。但是由于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因素,这里一直没有解决通电话的问题,信息闭塞,生意也做不大。2006年6月,省移动通信公司开始在这里架设移动基站,9月终于开通了移动电话。这里的人们一下子从没有用过电话跨越到使用先进的移动数字电话,当地的杉木、松木也开始走出山门,产品扩散到周边市场上。

  村民何铁钢的木材生意是这里做得最大的。2005年,他开办了一个木材加工厂,雇了几个人帮忙。据他介绍,以前由于村里没有固定电话,附近乡镇信号也不好,外地生意基本上很难做。开通了移动电话后,生意一下子忙不过来了,他只得又加雇了两三人。现在,他的木材加工生意越做越好,与沅江、澧县以及湖北一些地区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2006年收入不下6万元。

  链接

  湖南移动2006年村村通电话工程,是省政府为民办八件实事之一,9月完工。该工程在全省各市州尚未通电话的乡村建设了599个移动通信基站,200个移动通信直放站,覆盖956个行政村移动通信信号,并安装免费移动公话1912台,完成投资4.95亿元。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