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摩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2日08:57 南方日报

  图/文本报记者杨曦

  编者按:

  自从英国人瓦特发明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蒸汽机以来,人类社会开始了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并由此驶入了工业文明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机器的多少,先进的程度,制造机器的技术、工艺也成了衡量一个大国崛起的标志。

  可是事物的发展却和人类开着玩笑。人类发明创造的机器产品却总是被自己破坏,或者寿命的结束,甚至被社会发展淘汰。然而面对机器的死亡却是无动于衷。

  2007年1月1日,曾经在广州风光无限的摩托车随着政府的禁摩令而将在城区消失,大量的摩托车被报废了。“尘归尘,土归土”,钢铁成为废铁。摄影师在摩托车的“墓地”——金属回收站试图用影像归纳出人和机器的关系,并以此纪念曾经为这座城市带来复杂记忆的摩托车。

  记得一位摄影大师说过:“如果我能畅所欲言,又何必借助影像?”

  记者手记

  2006年12月16日,星期六,海珠区的冼师傅没有像往常一样早起搭客,而是开着摩托车早早地来到了越秀区惠福西路的五仙观广场。2006年广州市促进“禁摩”涉及人员专场招聘会在这里举行。离全市禁摩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冼师傅希望在招聘会上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结束他长达十年的摩的生涯。

  更多的摩的司机还是外来人口。湖北黄梅有一个典型的“摩的”村,该村的男人们几乎都在广州当摩的司机。他们常年在康乐村里搭客,时间长的有十余年,短的也有三、四年。村民江从明,虽然年近60,但仍乐此不疲,早上6点开工,晚上12点收工。江师傅说:“挣得多,一天100块,比在工厂做事好多了,不用看人脸色。”可是,一谈起禁摩,江师傅就有点不高兴,却又无奈,最后他举起了双手,做了一个“投降”的姿势,说:“既然政府已经下定决心,那我们只好回家咯!”

  中华广场较场西路原来有个摩配城,南面有条“摩修一条街”——东华西路,昔日繁华喧闹、摩托来往穿行的街道如今已变得冷冷清清。

  元旦过后,盘踞在各个地铁口、商业中心区、客运站场周边、城中村地带的摩托车将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穿梭、游走于街头巷尾的摩托车也将成为这个城市永久的回忆。

  图:

  人们骑着摩托车穿梭于街头巷尾的景象成为广州城区永久的回忆。

  广州市金属回收公司的工人将拆下来的几十只摩托车油箱一起放进压缩机里压成一团废铁。

  部分无用的摩托车零件将送进高炉焚烧。

  废件堆旁一只轮胎被人遗落在路上。

  由摩托车堆成的小山旁开出了美丽的小花。

  最后的小零件被人手工拆散。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