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真主党官员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3日00:06 环球时报

  黎巴嫩真主党的名气是2006年打出来的。虽然名气不小,但真正接触过真主党成员的外国记者并不多。前不久,《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住在了一名真主党地区领导人的家里,对真主党在黎巴嫩南部的影响力有了切身的体会。

  虽然黎以冲突已经结束几个月了,但想深入黎巴嫩南部仍很困难。《环球时报》记者从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出发,经过4道黎军检查站、5处被以军炸毁的路段,眼看离目的地只剩20公里了,却被一个黎军情报局的检查站拦住了去路。检查站官员称,记者要去的沙盖夫古城堡地区和中国工兵营所在地是真主党控制区,而且靠近被以色列占领的戈兰高地和萨巴阿农场,要有黎军情报局的通行证才能过。经多方努力均无结果,最后记者被迫绕道而行,多走了100多公里。太阳落山时,记者才赶到采访对象哈吉·阿马尔的家。阿马尔是真主党的地区领导人,51岁,曾在贝鲁特的《使节报》、《白天报》和阿联酋从事新闻工作15年。阿马尔对记者说,从1982年以军入侵黎南部至2000年撤军,他们这里成了以色列占领的“安全区”,绝大部分百姓逃到贝鲁特或其他地区。2000年以色列撤军后,他们又回来重建家园,他本人受“党组织”委派,放弃了在贝鲁特的工作返回家乡负责该地区的党务工作。

  今年黎以冲突期间,沙盖夫古城堡地区的全部妇女、老人和儿童撤到北部避难。阿马尔一家和亲戚40多口人逃到大马士革,阿马尔和年轻力壮的男人都留在家乡与以军作战,他有2名亲属在这场战争中死去。谈到目前的情况,阿马尔说,人们基本恢复了往日的正常生活,学校复课,有条件的工厂重新开工,农民下田耕作。他特别强调,这都是真主党的功劳,真主党向战争中遭到损失的家庭发放补助,对死者家属给予抚恤和慰问。阿马尔指着停在自家院子里的一辆崭新的救护车告诉记者,由于他们靠近边界,离省会医院远,为防不测和及时救护病人,真主党为边界地区的每个自然村配备了一辆救护车。此外,黎政府军和国际维和部队进驻南部以后,军民和睦相处,百姓生活基本恢复正常。

  阿马尔说,眼下,黎巴嫩南部地区的百姓面临着两大威胁:一是以军在冲突中使用的集束炸弹,二是频频到来的以军战机。据估计,迄今在黎巴嫩境内仍有10万枚集束炸弹尚未被引爆和清理。阿马尔的侄子、17岁的穆斯塔法和他的同学20天前在自家果园打鸟时不慎触弹,他的同学当场丧生。穆斯塔法的头部、肝、肾、胃和右胳膊的伤势严重,险些丧命。类似事件几乎每天发生。因此,在黎南部到处可见“小心地雷和炸弹”的醒目警示牌。除了集束炸弹,黎巴嫩南部还经常出现以军战机。就在记者第二天结束采访,与阿马尔握手告别之际,突然有2架以军战机从记者的头顶上呼啸而过。阿马尔说:“希望你们下次再来采访、做客时,不会再有什么禁区,也不要看到以军战机在我们头上盘旋,同时,在国际维和部队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帮助下,清除所有集束炸弹和地雷,相信黎巴嫩人民能摆脱政治危机,实现和解,重建家园,因为我们要生存,我们热爱生活。”▲

本报驻叙利亚特派记者 吴文斌 牛进萍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