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文化着眼“民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3日08:30 天津日报

  本报讯 去年以来,本市文化部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和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两方面下功夫,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服务手段,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使本市和谐文化建设呈现出新局面。

  一年来,本市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步伐,拓宽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搭建了优质平台。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建设了一批高品位的文化场馆,中华剧院落成开业,成为全国一流的演出场所;华夏未来少儿艺术中心二期工程建成,成为全国最大的青少年文化活动基地;少儿图书馆投入使用,跻身全国一流馆行列。天津少儿文化艺术中心即将竣工,滨湖剧院重建、市图书馆大修改造工程已经启动。这些文化设施的建成,提高了城市文化品位,为群众享受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提供了优质的文化硬件设施。同时,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掀起高潮。市政府和区县政府投入5个多亿资金,通过实施“两馆”示范性改造工程,新建和改扩建图书馆、文化馆26个,提前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建成乡镇街文化站156个,村文化室1365个,基本形成了以两馆为龙头,乡镇街文化站为枢纽,社区、村文化室为基础的文化服务网络,使广大市民就近、便利、有选择地享受文化权利和参与文化活动的需求得到满足。天津市图书馆、天津市少儿图书馆在全市设立63家分馆,常年开展流动服务,把图书送到社区、乡镇和学校。为使优秀文化信息资源传输到基层,启动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网点建设,开通了天津文化信息网和国内规模最大的学术性文献资源库,使文化资源走进千家万户。

  为了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发展成果,本市文化部门不断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市文化局设立了下乡、进校园、进社区、进工地演出专项资金,鼓励艺术院团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企业进行公益性演出。实施了艺术精品走进社区、农村,贴近群众、融入生活工程,高雅艺术贴近百姓等工程。去年以来,市直属艺术院团先后走进上百所大中小学校,共演出150多场,观众逾20万人次;首届“银河广场演出季”、共创和谐2007元旦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推出综艺歌舞、交响乐、杂技、戏曲、曲艺等26场系列演出,汇集一批优秀传统节目和新编精品节目,满足了群众欣赏高品位文艺演出的愿望;“海河情”艺术团、新农村、新文化、新信息下农村慰问演出、优秀儿童剧走进乡村校园百场演出等活动,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中小学生双周免费音乐会,百部优秀影片进社区,优秀视频资源进小区、工地,让农民工走进博物馆等活动,保障了社会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面向大众的“文化大讲坛”、“天津历史文化行”免费系列讲座,让百姓走进了知识圣殿;博物馆、纪念馆全部向未成年人敞开大门,免费接待大中小学生团体和70岁以上的老人、国家优抚人员、低保户等,使他们享受到人文关怀和基本的文化权利。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市公益性演出达920多场,送电影进社区100多场,免费讲座70多场,受益群众达400多万人次,市属博物馆免费接待未成年人达40万人次。

  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已融入人们的生活。去年以来,市文化部门坚持文化走进社区、贴近群众、促进和谐、提高品位的理念,依托各种载体,打造文化品牌,吸引最广泛的群众参与。先后举办了第八届全国老年合唱节、“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第四届农民艺术节、民间花会表演、“天穆杯”小品大赛、农民小戏展演、农村优秀节目展演、市民广场舞大赛、“津门百老文化之星”评选、社区优秀文艺节目展演、“沽上之夏”消夏纳凉系列晚会等具有品牌性质的文化活动,吸引了近百万群众积极踊跃参与,满足了他们求知、求乐、求美的生活需求,这些品牌活动,为百姓搭建了交流、展示和竞技的平台,使普通百姓走入艺术殿堂。以此为引领,带动了本市群众文艺创作和演出的普及和提高,百姓文艺团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社区、广场文化活动红红火火,舞乐悠扬弥漫寻常街里,翰墨飘香入城乡,呈现出一派歌舞升平,万方和谐的喜人景象,为文化天津、和谐社会建设注入了源源活力。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