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火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3日08:55 红网-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张湘河通讯员田康

  这故事,发生在吉首市白岩乡上坪村苗寨……

  会开到这会儿,“红薯埋进火塘里———闷住了”。

  “如何?表个态。”工作队的同志又重复了一遍。

  还是没人吱声。怎么回事?

  原来,2005年春,扶贫工作队住进上坪村后,发现这个苗寨由于多年乱砍滥伐而造成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下降,人畜饮水十分困难。于是,工作队决定把沼气池建设作为扶贫开发的一大重点项目来抓,组织农民“改厨、改厕、改圈”,可农民们却不买账。苗族村民胡明换还悄悄说:“煮饭不烧柴,照明不用电,怪了!”

  农民信不过沼气池,却非常信服工作队,因为他们在工作队组织下,修通村公路,垦油茶林,硬化进村入户便道,改水、改电……一件件实事全办在群众心坎上。所以,朴实的胡明换经不住再三动员,勉强答应在全村带带头。

  胡明换家沼气池很快修好了。

  整洁的厨房,干净的猪舍,亮晃晃的炊具,使前来参观的村民十分羡慕。“点火仪式”开始,胡明换摁下开关———咦?没动静!再摁,再摁……

  “包谷秆子打火镰———硬是不出火”。

  这时,工作队员带着技术员来了,一查,原来胡明换忘了开气开关。弄好后,再摁,“呼”地一下,蓝莹莹的火苗蹿起几寸高。

  到2006年底,上坪村已建成沼气池210口,70%的农户用上了沼气,村里形成了“猪-沼-菜”、“猪-沼-果”、“猪-沼-粮”等多种生态种养模式。

  工作队在上坪村一呆就是两年。

  胡明换觉得这两年村里变得特别快。对村里的变化,他还编了个歇后语:“沼气点灯———又快又亮堂”。

  他掰着指头数,这两年中,村党支部、村委会威信高了,1050亩“天草杂柑”已开发出来,5000亩油茶林恢复了,村集体的榨油厂办起来了,百亩大棚蔬菜种成了,寨中水、电、路彻底变样了,村苗鼓队到市里拿奖了……细细一算,与2004年比,全村年人均纯收入由670元增加到了1800多元,年人均产粮由300公斤增加到了400公斤。

  算起苗寨的变化,胡明换等农民数了半天也没数完。临走,记者想起一件事:“哪儿来的工作队?”“省委宣传部。”农民们说。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