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告诉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3日08:55 红网-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刘文韬

  

让历史告诉未来

  一位参观的市民结合展板图景给儿子讲红军过草地的故事,教育儿子从小学会艰苦奋斗。

  

让历史告诉未来

  红军用过的草鞋等实物令参观者深受感动。均为本报记者 刘尚文 摄

  带着敬仰而来,怀着感动而去。

  “伟大壮举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巡展在长沙市博物馆开展以来,每天都有近万名干部群众、部队官兵和青少年学生赶来参观,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

  雕塑、连环画……长征中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用不同艺术形式真实再现后,定格在参观者脑海,震撼了大家的心灵。“不忘历史。”“让历史告诉未来!”成为流淌在展览现场的主旋律。

  雕塑:雪山忠魂

  【历史再现】

  绵绵雪山,千里冰封。呼啸的寒风中,几名衣衫褴褛的红军战士相拥而坐,面容中透露着坚毅。就在他们旁边,一只胳膊从雪地里顽强地伸出,手中,紧攥的是一本已沾染了不少雪花的党证。

  这座名为《雪山忠魂》的雕塑,描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兵站部部长吴先恩率部翻越党岭山时,发现有许多冻僵的战友遗体被埋在雪里。其中一名战友的一支胳膊还伸在雪堆外面,拳头紧握。他们掰开这只手一看,里面是党证和一块银元。党证上写着:“刘志海,中共正式党员,1933年入党。”同志们都默默地低下了头。吴先恩说:“志海同志,你的党证和最后一次党费,一定替你转交给党。安息吧,同志!”

  [现场回音]

  冒着蒙蒙细雨,75岁的长沙电业局离休干部黎一如一个人从东塘转了2趟公交车赶来展厅参观。离休以来,她致力关心教育下一代,搜集了许多长征等有关中国革命的史料。尽管如此,当这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同志看到这座雕塑时,仍然心情激动,感慨万千:

  “中国革命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这就是最好的诠释。坚定的信仰,是革命事业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保证。现在虽然时代不同,环境也不同了,但理想信念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回去以后我要将这个故事讲述给年轻人听,让他们明白,什么才叫坚守信仰。革命传统不能丢啊!”

  连环画:担架队员

  【历史再现】

  在“官兵同甘苦”的展览版块里,一组并不显眼的连环画《担架队员》,受到了参观者特别关注。

  这组连环画,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红四方面军战士邓仕俊负伤后,4名战士用担架抬着他进入了茫茫草地。当他从一次昏迷中醒来时,却发现担架员只剩3人。原来,一名担架员因饥饿牺牲了。前进至马塘山下,3名担架员吃力地抬着邓仕俊往上爬,到半山腰时,一名担架员对邓仕俊说:“对不起,我不能送……”话未讲完,这名担架员就倒地牺牲了。剩余的2名担架员抬着邓仕俊继续前行。一名担架员看到邓仕俊伤口溃烂,想拾点柴烧开水给他清洗伤口。可拾着拾着,却一头倒在地上长眠不起。想着为自己牺牲的3名战友,邓仕俊心如刀割,试着要自己行走,可刚着地就摔倒了。最后一名担架员扶起他,坚定地说:“同志,我一定会把你带出草地的。”最终,在这名担架员的帮助下,邓仕俊终于走出了草地。

  【现场回音】

  8岁的董文涛小朋友在参观途中,一直吵着要母亲给他买零食吃。可在母亲的讲解下看完这组连环画后,小朋友变得安静了,一脸的肃穆和庄重。他从中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只有团结一心,同甘共苦,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小文涛说,“我以后在学校里一定要像红军叔叔一样,做一个认真学习,团结友爱的好学生。”他的母亲则告诉记者,今天带小孩来参观,目的就是让他了解这段历史,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组画讲述的故事很感人,画面悲壮不悲戚,体现了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内涵。

  组画:舍粮救藏民

  【历史再现】

  长征途中,演绎了许多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乐章。红军战士谢益先不惜饿死舍粮救藏民的组画,就再现了其中一个真实的故事。

  谢益先随部队过草地时,遇上了饥寒交迫的藏族三母子。虽然自己所剩的干粮已经不多,但他还是将这些干粮连干粮袋一起全部给了三母子。此后,每到部队扎营开饭,谢益先就一个人躲开,到隐蔽的地方去拔野菜、挖草根充饥。红军走出草地后,当被救的藏族三母子拿着绣有“谢”字的干粮袋到部队寻找救命恩人,可他们的恩人谢益先却已经饿死在草地中。

  【现场回音】

  “这是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军民鱼水情啊!”看完组画,国防科技大学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学员韩军异常激动。他不但用相机将组画拍了下来,还用录音笔录下了解说员的讲解。他说,军民团结是我们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重要法宝。作为一名军校学员,我要继承和发扬红军先辈这种为人民利益而牺牲一切的精神,忠实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合格的人民子弟兵。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