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教育,走在小康最前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3日10:08 常州日报

  

精彩教育,走在小康最前列
本报记者林以勤

  2006年,常州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7%%。2001年,常州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3.51%%。也就是说,常州教育提前5年就达到了小康社会指标,而国内“十五”期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的平均水平目前不足50%%。

  这个指标意味着什么,又能带给人怎样的联想呢?让我们从人到中年的吴文华一家与正在读高中的儿子张琪烨的对话互动中探求答案。母亲最常说的一句话——在二中读高中是你的福气

  [个案说明]吴文华是二中1981年的初中毕业生,吴文华当年的同学——市二中的吴蕾老师告诉记者:“她成绩当年在全年级数一数二,不过可能是家境的原因后来考了师范。”吴文华则对记者说:“我家兄弟姐妹共4个,都是二中初中毕业的,只有小弟在二中读了高中,对二中特别有感情,就把儿子也送进二中了。常州人最骄傲的不仅是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而且如今常州的孩子读完高中,都能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点击全局]我市在省内率先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了12年教育,实现了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可喜转变,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13.86年,高考本科达线率、万人进线率和职业学校单招成绩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前茅。目前全市拥有40所普通高中与近40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省级以上重点学校占70%%之重,也就是说全市90%%以上的高中生在这70%%的学校就读,优质教育覆盖率引以为荣。今年高考本科录取率全市达到55%%,比第二名城市领先3个百分点。就连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已达到了53.96%%。儿子有过的得意——你那时候没跑过塑胶跑道吧?

  [个案说明]吴文华当然没跑过塑胶跑道,她对煤渣跑道倒是有发言权。“那时候阶梯教室都很少,只能坐百来个人,哪像二中如今的会场啊,而且我们那时候是没有专用教室这类说法的,顶多有间教室摆个风琴什么的算音乐室了吧,图书馆也陈旧得很。如今的二中,古色古香中又蕴含着现代科技的时尚与先进。”

  [点击全局]二中是老校改造的经典之作。我市在高质量完成“两基”任务的基础上,率先在省内进行教育布局调整,全市城乡累计投入基本建设资金达24.88亿元,平均每个乡镇投入2000万元以上,全市中小学由1500多所调整到400多所,学校的办学条件、设施设备、校园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100%%的乡镇和99%%的直属学校达到了教育基本现代化标准,北郊中学、省常中等一批重点项目得到大力推进,整合物资学校、旅游学校和三职高等三所中等职教资源而兴建的一所全新的现代化职业学校——新北职教中心正给人带来更多的振奋。母亲发出的感叹——当年你舅读的职校哪能跟如今比

  [个案说明]尽管把儿子送进普通高中,但吴文华却对职业教育有所了解。她的大弟弟当年读完二中的初中后,去了一家职业中学。“那时候职校跟中专是不一样的,没多少人知道,很有限的专业,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弟弟想着要早点工作挣钱。如今的职校发展得真快,当年的中专校都升格成为大专,常州高职园区闻名全国。即使是中等职业学校也有动漫设计、物流这类紧跟社会需要的专业,教育服务经济的功能体现得特别充分,而且还有单招这条途径可以一样上大学继续深造。”

  [点击全局]的确,常州职业教育一方面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贡献,另一方面也逐步增加着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与信任。“十五”以来,我市通过高、中职资源共享、校企联动、多元投入,重点建设数控等8个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和7个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机电等4个专业成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数控等4个专业的7所学校列为省级基地。至2006年,我市初、中、高技能人才的比例提升至2:6:2。职校生一次就业率96%%以上,中级职业资格考核达标率98%%以上。职教单招考试成绩连续6年名列全省第一,全市本科录取率达53%%,本科录取人数占全省本科招生计划的1/5。儿子给出的挑战——校本课程我得好好上

  [个案说明]吴文华毕业于师范,总免不了对儿子的学业多几分关注。“现在的学习内涵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有些课我们以前从来没上过,比如我儿子跑到明城墙那里去搞什么测量,还了解常州历史之类,说是综合实践课。

  好进行选择,我儿子就挑了武术班。二中的学生社团有10多个,学校根据校史开发了不少校本课程。所以我觉得高中教育的个性化比以前要突出不少。”

  [点击全局]教育内涵发生的变化由课改而来。常州走在全国高中课改的前沿,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正向纵深发展,做中学、公民教育、生命教育等重点项目研究力度逐步加大,全市积极实行学生成长记录袋信息化管理,大力探索教育教学多元评价方式,优化调整中考、中招方案,同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逐步建立以校为本、联校开发与共享课程资源的机制,以求进一步提高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水平,扎实推进高中课改。各辖市区都在实施学校主动发展三年规划,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和学校内部的关系,不断完善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整体格局。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