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围棋方法初论(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3日10:35 东方网

  武振平作品集

  四辩证法——围棋方法的核心和灵魂

  一切科学学科的方法论,都具有三个层次:技术方法、具体方法和一般方法,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朱弘祉的可贵之处,也就在于他不自觉地触及了方法论本身的这一规律。他提出的棋艺、棋理、棋道这三个层次,恰恰是围棋的技术方法、具体方法和一般方法,它们互为条件,彼此促进,推动了围棋的发展。更可贵的是,他还揭示了这三者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统帅和被统帅的关系:“天下未有舍理而可言艺者也,则亦未有舍道而可言理者也。”

  棋理统帅棋艺,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了。可是,棋道又怎么统帅棋理呢?棋道是客观规律,棋理也是客观规律,二者虽然同是客观规律,但却是不同层次的规律。棋理是围棋的具体规律(也就是“具体方法”),而棋道却是围棋的一般规律(也就是“一般”方法),是更高一层、更普遍的规律。具体规律要服从一般规律,具体方法要服从一般方法,棋理当然要服从棋道了。

  从字义学的角度看,“棋理”“棋道”这两个词的选用,也有其渊源。在我国哲学史上,“理”和“道”这两个范畴的界说,纷纭不一,但是,比较普遍认同的是,“理”是事物的具体规律,“道”是事物的一般规律。韩非子说:“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12也就是说,“道”是综合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规律,“道”寓于“理”之中,又离不开“理”;“理”体现了“道”,又服从于“道”。以此来阐述“棋理”和“棋道”的关系,也是十分恰当的。

  围棋辩证法是围棋方法的深层内核,是围棋的灵魂,是最有光彩的部分。它统帅棋理,又寓于棋理之中,试观《棋经十三篇》,从头到尾提出了一系列成对的范畴,都贯串了辩证法。其中“得算篇第二”云:“棋者,以正合其势,以权制其敌”;又云:“始以正合,终以奇胜”。说的是“正”与“权”、“正”与“奇”的辩证法。“合战篇第四”云:“宁输数子,不失一先”;又云:“有先而后,有后而先”。说的是“先”与“后”的辩证法。又云:“阔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说的是“阔”与“密”的辩证法。又云:“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之以取势”;“弃小而不就者,有图大之心也”。说的是“弃”与“取”的辩证法。“虚实篇第五”云:“投棋勿逼,逼则彼实而我虚;虚则易攻,实则难破”。说的是“虚”与“实”的辩证法。其他如“知己”与“知彼”、“贪”与“廉”、“益”与“损”、“强”与“弱”-------等等围棋中一系列辨证统一的关系,都得到相应的表述,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围棋的辨证方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

  那么,这些概念和范畴,又是怎样既矛盾斗争又同一转化的呢?试举围棋布局中“地”和“势”这一对范畴的关系以言之。在序盘布局之初,有人喜欢取“势”,有人喜欢取“地”,体现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和趣向,都符合棋理。虚势和实地又往往不可得兼,得“势”者失“地”,得“地”者失“势”,这是二者的矛盾对立。围棋的胜负是以黑白双方各得子目多少计算的,也就是以得“地”多少计算的。为什么有些棋手却又舍“地”取“势”呢?原来,二者又是可以同一、转化的。“势”可以转化为“地”,取“势”的目的也是为了取“地”,或者说,为了夺取更大的“地”。所谓舍“地”取“势”,其实是舍较小的“地”争夺更大的“地”。不过,“势”毕竟是虚的,所谓“虚势”,它不是现实的“地”,而是可能的“地”,经过转化可能得到的“地”。所以,取“势”的一方,总是运用一切手段使“势”向“地”转化,以争夺胜利。而宇宙间任何事物矛盾的一方向对方转化,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和中介。围棋的“势”向“地”转化也需要一个中介,笔者认为,这个中介就是“空”。所以,取“势”的一方,总是采取斥、补等手段,使“势”成“空”;成了“空”,虚“势”基本上也就成了实“地”。而对方则是针锋相对,采用一切手段,打入、侵削,来减弱“势”的影响,破坏“势”的子效,使“空”成不了,或尽量剥削压缩到最小限度。从而展开一场短兵相接、你死我活的战斗,战斗的焦点,就是争夺“空”这个中介。通过这一战斗,如果取“势”的一方占了上风,战胜了对方的侵入,“虚势”就转化为“实地”;反之,对方破空成功,这一转化就不能实现,“势”也就化为乌有,失去作用了。这便是“势”和“地”既对立、斗争,又统一、转化的轨迹。

  因此,如果我们理解围棋之“道”——围棋辩证法,我们就可以更深地理解取“势”和取“地”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更自觉地掌握这一条棋理。“天下未有舍道而可言理者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也就在此。

  “势”和“地”仅是围棋辩证法中的一对范畴,此外还有许多范畴,如“死”与“活”、“先”与“后”、“弃”与“取”------等等,围棋辩证法到底有多少对范畴,这些范畴的辨证关系到底如何,都有待深入研究。

  五围棋辩证法的现实意义

  朱弘祉说:“天下未有舍道而可言理者也”。研究“棋道”,研究辩证法,对于专业棋手、广大棋迷,今天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或曰: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棋道”,也没有学过辩证法,只是懂得“棋理”,我照样可以赢棋,可以得冠军。此言可信。但是,朱弘祉的话也没有讲错。正如前说,棋道(即围棋辩证法)寓于棋理之中,只要你真正遵循了棋理,也就是遵循了辩证法,这显示你多少掌握了一点辩证法,不过不自觉而已。例如,布局之初,你在选择取势或取地的时候,懂得二者都合棋理,这就显示了你已经掌握了“势”和“地”的辨证关系。你知道“宁输数子,不失一先”,这就显示了你已经掌握了“失”与“得”的辨证关系。何必谦虚说不懂辩证法呢?辩证法并不神秘,有人说它是明白学,一讲就明白。不学辩证法,固然可以下好棋;学了辩证法,能够自觉地掌握棋理,棋可以下得更好。只要我们稍稍拿一点时间学一学,是不难入门的。要求业余围棋爱好者都了解辩证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希望围棋界的高手、评论家、领导层了解一点辩证法,却是可能的,必要的。

  辩证法是科学,围棋辩证法是科学方法。即使在今天,在围棋的外面笼罩着的一层神秘的幕纱,还没有完全揭去。甚至有些高手仍徘徊在这幕纱之前,重蹈古人的误区。记得1996年,笔者在电视荧屏前,观看一位围棋界知名高手,现场讲解聂卫平与李昌镐之战,很受启发。可是,讲到右下角的某一着棋,聂卫平为什么这样走而不那样走,这位高手则解释为:奥妙之处难以言传,大概就是“东方的玄学”吧。高手可能是随口而出,言者无意,但是,笔者却听者有心。把围棋的奥妙归之于“玄学”,和几千年前的古人一样,认为围棋是“学之通玄,可以拟诸老子众妙之门”者,在目前中国围棋界中,大概还是大有人在的吧。日、韩就更难免了。因此,弘扬围棋方法是科学,不是“玄学”,还是很有必要。

  或曰:学了辩证法就可以赢棋吗?未必。辩证法不是保险公司,它不能保证赢棋,赢棋还要靠自己的努力。理论不等于实践,也不能取代实践,但可以指导实践,辩证法可以帮助棋手有效地思考,有助于赢得胜利。

  现在,人们常常喜欢讲围棋的“境界”,“境界”当然有多方面的丰富内涵,但辨证方法无疑是其中重要的核心部分。如果一位棋手对辩证法一无所知,不能将棋理融会贯通,“随心所欲不逾矩”,他的境界大概不能说是很完美的。

  尽管围棋界大部分人士对围棋辩证法还未引起兴趣,但是,许多有眼光的社会人士,却开始把它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进行深刻的思考。千百年前,古人已经把围棋方法用于兵战军事、社会生活,等等方面;我们今天具有了科学思维,能不能让围棋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呢?从理论上说,这是毫无疑问的。如前所说,辩证法是最一般的方法,最普遍的规律,适用予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还没有学过辩证法的人,围棋正好是一个桥梁,通过围棋可以接触到辩证法而触类旁通。围棋辩证法不仅是属于围棋的,也是祖国思想文化大宝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于开发智力、增进国民素质,提高思想文化水平,具有特殊的作用。陈祖德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他说:“围棋可以成为下棋人观察世界的工具,也能帮助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13这个“方法”是什么呢?首先就是辩证法实践给我们带来了可喜的讯息。随着围棋日益普及,围棋人口日益扩大,围棋已经开始走出围棋的圈子,走向社会,开始“帮助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围棋走进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泰国卜峰集团(在中国就是“正大集团”)的副总裁蔡绪峰,现任泰国围棋协会主席。他说,他就是用围棋的原则经商和做人;“我喜欢围棋是因为在围棋中能悟出很多的道理。”14例如,企业管理是一盘棋,要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要处理好“大场”和“急场”的关系,等等。可是他又说:他“不想将这些看作是过分玄妙的,和易经挂钩”。他否定围棋的“玄妙”性是明智的,但是,“和易经挂钩”就要看怎样“挂”了。另一位,目前世界最大的电脑公司之一Acer“宏”公司总经理施振荣,也认为自己的成功是“下了一盘永无止境的棋”15,例如,要做“眼”,要“讲究布局”,要“掌握全局”,并说,“这是Acer独特的方法”。他说,他“本来就有一套经营企业的方法,只不过是用围棋去解释这种策略,希望更有说服力。围棋只不过是解释Acer经营哲学的沟通工具,可以把我们的策略讲得更清楚。”这位老总真是“讲得更清楚”了,他“清楚”地把围棋作为一种沟通经营管理的哲学工具,这就讲到点子上去了。可惜,他还没有点明这个“哲学工具”就是辩证法。

  围棋走进了学校。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学校建立了围棋队,复旦还办了围棋学院。他们大概不仅是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思想方法修养,增进学生文化素质。据说在韩国大学里也办有围棋系。上海、武汉等地开办了好些围棋小学,以开发孩子们的智力,提高素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围棋,文化课成绩也很好。这并不奇怪,辩证法是聪明学,要小孩子直接去学抽象的辨证原理,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围棋的“桥梁”,却能使孩子们多少感受到辩证法的启蒙。

  围棋走进了行政机关。上海嘉定区是陈祖德的故乡,可能受了这位中国围棋协会会长的影响,在这个区政府机关里,围棋十分流行,办事效率也很有改进。无非也是借助围棋的“沟通”,感悟到辨证方法的启示。

  围棋走进了军营。陈毅作为一位高级将帅,远在革命战争时期,就把围棋带进了军营,在战斗间隙纹枰坐对,续古人之遗风,“从容席上谈兵”,传为美谈。继陈毅元帅之后,1999年间,天安门国旗护卫队里,官兵们围棋弈事也很活跃。队长王金耀说:围棋的实战与他们十分贴近,围棋讲究战术、战法,部队执行任务也十分讲究战术、战法。通过围棋活动,官兵们拓宽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培养了良好作风,还极大地提高了观察、判断、预测等思维能力,增强了竞争意识和顾全大局意识。16这种思维能力大概也根源于围棋的辨证方法。

  总之,围棋广泛地走向社会,是一个可喜的趋势,作为一种哲学思想的“沟通工具”,正开始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作用;反过来,围棋自身也将受到社会的更多的关爱和支持,不断扩大群众基础,从而得到持久的、广泛的普及和发展。

  六重视围棋方法的研究

  围棋方法研究的现状,其中三个层次是不平衡的。棋艺方法的研究成绩最大,水平最高,出书最多,这是很自然的。在中、日、韩三国鼎立争霸的条件下,提高技艺是围棋市场的客观迫切需求。遗憾的是,棋理方法的研究很少,相比之下,微不足道。而棋道、辨证方法(围棋的光辉灵魂)的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这种现象反映了一种急功近利的情绪。应该看到,任何学科都有其应用技术部分和基础理论部分,只注意应用技术而忽视基础理论,这门学科纵然一时能够得到很大发展,最终难免受到限制。棋理、棋道就是围棋方法的基础理论部分,重视它、讲究它、掌握它,必将对我国围棋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围棋辨证方法的研究,大概首先要从棋理中的范畴入手。哲学常识告诉我们,范畴是人类思维“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扭结”,也是人们认识和掌握世界的手段和工具。任何科学学科都有自己的范畴及其体系,围棋方法作为科学,当然也有其范畴体系,只是有待概括。前人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已经概括出几百个术语概念,其中就包容了一系列具有本质意义的范畴,过去都淹没在一般的概念中,现在的任务就是把它们挖掘出来,加以整理。例如,《围棋战理》一书做了很有益的工作,它提出了十对矛盾:先和后、大和小、攻和守、死和活、势和地、弃和取、轻和重、缓和急、正和变、优和劣。虽然作者并没有声言这十对矛盾就是十对范畴,也不一定能说它们都算得上是范畴,更不能说围棋方法的范畴就限于这一些。但是,这十对矛盾的提出,可以说是揭开了范畴研究的序幕。其次,随着围棋范畴的提出,就要求研究这些范畴之间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研究二者如何相反相成,如何既矛盾斗争又转化统一,等等规律,把研究引向深入,逐步形成体系。

  围棋是竞技,但又绝不仅仅是竞技,它从竞技衍生出一种独特的、丰富内涵的围棋文化,它是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辩证法就是围棋文化中方法的核心和灵魂。把围棋仅仅看做是竞技,忽视以至漠视它丰富、广阔、深刻的内涵,包括它的方法学,这不仅是围棋的不幸,也是祖国文化的不幸。

  围棋方法的研究要求志士仁人埋头苦干,切忌急于求成的浮夸作风。人们首先寄望于专业棋手,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中有些高手又善于思考和槪括,例如,马晓军著《三十六计和围棋》17,其中许多“计”都涉及到围棋的辩证法。然而,专业棋手也有其不利条件,他们往往忙于赛事,无暇研究论述;同时,他们的知识也有局限。因此,具有方法学知识的业余棋迷,却是一支重要力量。例如,胡廷楣著《境界——关于围棋文化的思考》,依据古今棋家棋迷关于围棋方法的大量思想资料,作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概括和论述,作者就是一位新闻记者。王经伦著《围棋推理技巧》18,运用形式逻辑的方法,研究围棋的各种技法手段,作者就是一位逻辑学教师。正如陈祖德所说:“希望有更多的各方面的专家来投入围棋的文化研究,在围棋研究上下出更多的‘妙手’。”

  中国是围棋的故乡,也是围棋理论思维发展最早、最辉煌、人才代出、典籍最丰富的国家。大约二千年前,第一部围棋经典《弈旨》问世;一千年前,第一部方法学经典《围棋十三经》问世;三百年前,关于围棋方法三层次的名篇《官子谱。序》问世。我们继承了这笔遗产,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地方,也承担了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我们的祖先为围棋方法学创造了如此辉煌的业绩,作为现代的中国人,掌握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后世子孙,站在前人的肩上,难道不应该为围棋方法学作出无愧于祖先的更大贡献吗?


作者:武振平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