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流气象服务建立防灾减灾系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01:53 大江网-江西日报

  “对气象部门来讲,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关键是要建立全省‘大气象’格局,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江西崛起的新跨越提供一流气象服务。”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双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省党代会提出,要“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气象部门将采取哪些举措,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陈双溪:江西是全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其中气象灾害占70%以上。我们将着力加强综合气象观测、气象信息共享、气象预测预报、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又好又快地建设天气、气候、生态与农业气象、大气成分、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等多轨道气象业务,努力提高气象预测、预警、预报、预防水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应急响应能力。力争到2010年,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气象服务覆盖面达到95%,气象灾害对GDP的影响率在现有水平上降低20%至25%。不断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共同参与的全省综合减灾管理体系,建立起全社会统一的综合防灾减灾系统工程。

  记者: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气象部门将如何有效地服务于“三农”?

  陈双溪:围绕新农村建设,促进气象服务向农村覆盖,力争在3至5年内初步建成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体系。为此,将用2年左右时间布设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网,着力加强农村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系统建设,建立粮食安全气象预警系统和农村人工增雨作业基地,进一步健全农村气象信息传播网络,让气象服务进自然村落。努力承办好江西新农村建设网。深入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气候可行性论证,指导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一村一品”建设;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气象评估工作,尽可能地规避新农村规划、建设中的自然风险;大力开展风能、太阳能资源的精细化普查和可利用资源的评估工作,为农村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良好服务。

  本报记者李冬明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