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事关“兴衰”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07:31 大河网-河南日报

  2001,南京冠生园陷于月饼陈馅事件危机,这家所谓的“百年老店”因此轰然倒地。相比之下,2006年,肯德基、宝洁、亨氏等境外品牌虽纷纷遭遇质量安全事件,但都较为轻松地度过了危机。雀巢咖啡因肖像侵权被判赔偿1600万美元,至今已被很多人淡忘。

  这就是本土品牌与跨国品牌的差距。2005年,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世界品牌500强”中,中国只有海尔、联想等4个品牌上榜。相比之下,被称为“制造大国”的我国还远远不是品牌大国。从世界范围看,先进国家的企业经营已从产品经营型、资本经营型跨入品牌经营型阶段,而居多数的中国加工型企业还在前两个阶段苦苦挣扎,在与洋品牌的利润争夺中自然难免吃亏。

  纵观新中国的品牌培育,从“文化大革命”前的“老字号”到1995年前后形成的海尔、长虹等一批民族品牌,到1996年国务院颁发《质量振兴纲要》后有意识地推进名牌战略,经济发展实践越来越坚定地告诉人们,名牌产品是突破区域界限、走向贸易全球化的“开路机”。告别产品过剩的微利时代,进入持久的品牌竞争时代后,低价竞争和低成本扩张难以成为救命良药。能不能形成区域性进而是世界性名牌,关乎企业乃至地区经济的兴衰存亡。

  培育名牌、塑造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强力宣传,因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它需要规模化经营和创新营销,因为在市场上不大不强、不吸引人就不符合品牌的内涵。但永远不要忘记一点:咬定质量不放松,质量是名牌生存的基石和生命线。

  近300年来,世界范围的产业转移发生了三次,当前,具有劳动力优势和一定资源优势的河南同样面临着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和考验。在加速工业化、实现中原崛起的历史使命面前,我省有关部门和部分企业勇打质量翻身仗,创出了一批叫响全国的名牌,并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可观的带动效应。继续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已成为我省经济健康发展、参与更大范围竞争的不二选择。④6

  □冯长宇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