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黄河公铁第一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07:56 大众网-大众日报

  2006年12月30日上午,滨州黄河公路铁路两用大桥合龙贯通。12月31日上午9点,列车通过大桥向北徐徐驶入沾化火车站,标志着滨港铁路一期工程滨州至沾化线全线贯通。

  记者采访获知,滨州黄河公铁大桥创造了多个“第一”:目前黄河上第一座公铁两用大桥;钢梁结构跨度为亚洲第一;目前国内第一个采用BOT方式建设的铁路桥梁。

  盼铁路过黄河盼了近半世纪

  上世纪50年代以前,连接滨州黄河南北交通的只有一个道旭渡口。1959年,淄博张店至北镇(今滨州)铁路工程上马,1960年铁路延伸至滨州黄河以南的小营镇便停住了。铁路如何过黄河,在当时是个大问题。从道旭渡口建桥过黄河,河宽滩长,建桥造价太高;挖隧道从河底穿越,无成功的经验可循。到了“文革”时期,各种方案均被搁置,铁路线停在了小营镇,一等46年没有跨过黄河。滨州人盼铁路过黄河,盼了将近半个世纪。

  2002年7月,经过广泛的咨询、论证之后,中共滨州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一条思路:建设滨州至滨州港铁路,向南与胶济铁路相连,可直通日照港;向北与黄大铁路接轨,可直达天津;东可到烟台,西可与朔黄铁路连接。为此,市长办公会议作出决策:滨港线铁路一期工程——小营至滨州铁路立即上马。

  建设滨港铁路,对于滨州意义非同小可。首先,如今的滨州,纺织家纺服装、油盐化工、汽车和发动机及零部件、造船及零部件、飞机及机械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粮油果蔬食品深加工、生物工程、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十大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十大产业集群每年需要煤炭600万吨,需要运出的产品1000多万吨,而铁路运输是汽车运输价格的1/11。

  再者,滨州沿海的发展需要铁路。滨州市濒临渤海,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一环,是“海上山东”建设的主战场,拥有海岸线240公里,滩涂面积150万亩,负10米浅海300万亩,鱼、虾、蟹、贝等珍稀海产品种类繁多,贝壳、卤水、石油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数量巨大的盐及盐化工产品,需要港口海运,更需要铁路向内地运输,滨州港如果没有铁路相连接,做大难上加难。

  通用航空的发展也需要铁路。滨州大高通用航空城位于滨州市沾化县境内,2003年6月动工建设,2004年4月顺利通过华东民航局验收,2004年5月经国家民航总局批准核发了《民用机场使用许可证》,飞机跑道、塔台、停机坪、厂房、综合楼、公寓楼等已经建成投用。如果有铁路连接岂不是锦上添花?

  BOT招来了投资商

  决策作出后,市政府随即派有关部门负责人前往淄博、济南、兰州等地向专家咨询,进行工程设计。方案几经修改,终于于2002年12月完成设计,市地方铁路局副局长周海滨千里迢迢从兰州背回了设计方案。

  滨州至滨州港铁路全长110公里,第一期工程小营至沾化段沿线经过博兴县、滨城区、沾化县的8个乡镇46个行政村,全长45公里(含黄河公铁两用大桥),投资需要十几亿元。资金从哪里来?通过网上招商,派人四出联系,很长时间无人问津。后来尝试用BOT方式招商,很快许多投资商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几经考察之后,广东海外建设集团与上海建通投资有限公司于2004年1月在滨州注册成立了滨州市黄河公铁路桥投资有限公司,决定投资10.74亿元,以BOT方式建设滨小铁路(含黄河公铁两用大桥)项目。预定建设期为3年,经营期为30年,到期后设施所有权无偿移交滨州市政府。

  2004年11月1日,大桥建设工地打下了第一根原位测试桩;2005年8月1日小营至滨州铁路工程全线开工建设。

  BOT合同段外工程政府投资

  滨州市黄河公铁路桥投资有限公司承建的小营至滨州地方铁路(含黄河公铁两用大桥)项目包括小营至滨州铁路19.2公里,其中桥长6980米,占线路长的36%,是黄河上第一座公铁两用大桥。该公司委托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担负主、引桥的勘测设计工作。工程设计基本完成后,在山东省发改委的监督下,该公司参照国际通行的“菲迪克条款”,结合项目工程实际,认真编制招标文件,在国内公开招标。经过反复筛选,选定了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中铁建设集团七局等7家公司分担工程施工。在BOT合同段之外的工程即滨州至沾化段,全长25.8公里,投资2.5亿元,由滨州市政府、滨城区和沾化县共同投资,由滨州市渤海铁公路桥公司承担。第二期工程沾化至滨州港段65公里,计划投资8亿元,将另招商引资建设。

  ■相关链接

  BOT如何运作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意为“建设一经营一转让”,是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BOT有传统的BOT与发展了的BOT之分。传统BOT指政府就某个基础设施项目与企业(项目公司)签订特许权协议,授予签约方的企业承担该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经营与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该企业向设施使用者收取适当的费用,由此回收项目的建造、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取合理回报;政府则拥有对这一基础设施的监督权、调控权。特许期届满,签约方的企业将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BOT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发展中国家也得到了较为广泛应用。据国际有关机构估计,现在大约有180个BOT项目在发展中国家实施。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