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得大奖 36条里面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08:22 西部商报

  NO.1《城管“队长”执法连罚带拿》

  新闻回放:一位自称是“执法局陈队长”的男子为一占道经营的专卖店开出了一张400元的罚单。经调查,原来他只是城关环卫局汽车队的一名职工。

  新闻点评:揭露真相,共同构建文明社会。NO.2《1、2、3……30个娃挤进7座车》

  新闻回放:“有一辆银灰色的面包车,每天早上在刘家堡一带接送学生时严重超载。”经查,这辆车里竟陆续跳下30个不足8岁的娃娃和两个成年人。

  新闻点评:鞭挞时弊,促进社会协调发展。NO.3《工地“造”河学生疯玩家长急》

  新闻回放:施工单位在工地打桩作业时,将抽出来的地下水排向低洼空地,导致村民家门口形成几米深的大水池,孩子们常去水边嬉耍,引起村民担忧。

  新闻点评:关心百姓身边的事,将危险降到最低。NO.4《驾照引出一命南河道隐患多》

  新闻回放:有人在南河道边发现一个驾驶执照,后又有人又从这里捞出一具男尸,经确认正是驾照的主人,由此引出了南河道隐患多的问题。

  新闻点评:报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NO.5《自画小红花换来教鞭打》

  新闻回放:因没有完成作业,老师没给靓靓画小红花。靓靓自己在光荣榜上画了朵小红花,结果被老师打了一顿。

  新闻点评:在现代社会,教育孩子的方式值得讨论。NO.6《考试“法宝”作弊器耳中塞》

  新闻回放:在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的日子到来之时,记者接到信息有人出售作弊耳机……

  新闻点评:通过舆论监督,遏制了社会上的不正之风。NO.7《街道办大修遮羞墙包庇乱采砂?》

  新闻回放:一堵高约2米的围墙,墙内机器声不绝于耳,挖砂者正在大肆开采。本报报道后,乱采砂行为得到了制止。

  新闻点评:通过舆论监督扭转了社会不正之风!NO.8《兰州病人剩药回收贩到徐州》

  新闻回放:通过张贴在医院的药品传单,本报记者经过暗访,揭开了不法商贩非法回收药品的黑幕,并且联动药监部门,一举端掉了药贩的巢穴。

  新闻点评:此次行动打击的不仅是浮出水面的商贩,更清洁了药品市场!NO.9《以罚代管质监局变“收费站”》

  新闻回放:市区两级质监部门对一家生产“地条钢”的公司先后处罚4次,但并未按国家规定,予以取缔。

  新闻点评:行政执法部门理应接受公众的监督。NO.10《办“二代证”竟强行搭售户口簿》

  新闻回放:一派出所在为居民办理二代身份证时,不但收取33元,还要求居民再交10元钱,更换新的户口簿。

  新闻点评:鞭挞时弊,引导舆论。NO.11《工资低于最低百名环卫工停扫》

  新闻回放:100多名环卫工因工资达不到最低标准,集体辞职。在本报的强势关注下,解决了这一问题。

  新闻点评:连续的追踪报道,终使环卫工人的最低工资上调,意义深远!NO.12《兰州市场40%枸杞是“磺货”》

  新闻回放:本报记者化装成枸杞商贩,通过调查走访枸杞市场,终于揭开了熏制枸杞的内幕。

  新闻点评:暗访揭开了毒枸杞的熏制内幕,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保障了广大消费者的权益!NO.13《以吃代管卫生监督员屡吃霸王餐》

  新闻回放:一家羊羔肉店老板向本报反映,兰州市卫生监督所城关分所某卫生监督员,在该店多次吃饭不给钱。记者暗访时,这位卫生监督员竟称吃了饭就不查该餐馆的卫生了……

  新闻点评:报道扭转了相关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的不正之风。NO.14 《“明星猫”掉进深坑

  超范围110拒救》

  新闻回放:两只人见人爱的小猫掉进了深坑,主人拨打110求助,但110指挥中心以非紧急受理范围的派警是对公共应急资源的浪费为由,拒绝出警……

  新闻点评:小事件引发大话题!

  NO.1《年虽不富力正强60何必退?》

  新闻回放:主管部门以62岁老厂长“到了退休年龄”为由,安排了另一名42岁的副厂长继任。但老厂长觉得自己完全可以继续担任厂长职务。一场不可避免的大纷争开始了。

  新闻点评:这篇报道值得我们深思。NO.2《解救妹妹全家被“困”》

  新闻回放:青海省一位马先生的妹妹被骗到会宁县新塬乡万岔村6年了,家人到当地去解救时被困,后经过派出所的调查,原来全家被困是一场误会。[1][2]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