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逼每个乘客都给铁道部长写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09:18 国际在线

  作者:邓清波

  今年70岁的北京昌平区市民姜海程老汉,由于不满铁路部门的饭菜太贵,愤然写信给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日前,他寄出的这封信不但有了回音,武汉客运段相关领导还专程前来北京向他道歉。(《广州日报》2007年1月3日报道)

  对此,有专家表示,姜海程的举动反映了一种公民的权利意识,并且不畏惧垄断行业,这种勇气很值得钦佩。在类似于铁路这样的垄断行业进行消费时,消费者实际上处于一种无意识的弱势状态,一些人要么因为认为维权难而望而却步,要么认为太麻烦而浅尝辄止,或者觉得吃个哑巴亏自认倒霉算了,而正是因为这样大量的从众心理,才不利于群众对于各种行业的监督。姜海程的做法,可以成为消费者针对垄断行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对方博弈维权的一个可以借鉴的范本。

  专家的这一表示,令人感到有些话如鲠在喉。消费者确实应该具有自我维权的意识和勇气,但是,按照专家这一说法,现在消费者在铁路这样的垄断部门面前维权难,居然是由于消费者自己的“从众心理”,“不利于对于各种行业的监督”,责任应该由消费者自己来承担。反之,如果消费者都能“借鉴”姜海程的做法,就能够在垄断部门面前维权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当前,对于铁路等一些垄断部门的服务质量,许多老百姓都憋着一肚子气。姜海程老汉的信得到重视,可以说是铁道部长总算为普通乘客出了一小口气。然而,这毕竟只是个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严格说来,姜海程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乘客,他是一家汽车杂志的记者。倘若他不是记者,他写的信是否还会受到如此重视,这本身也值得存疑。

  说到底,姜海程不过是给铁道部长写了一封信而已,那么,难道所有乘客都应该“借鉴”他,学会给铁道部长写信吗?是不是所有乘客写给垄断行业管理高层的信,都能够这么管用?事实上,给铁道部长写信,这本身就是一种不正常的、无奈的做法,顶多只能说是反映意见,而不能说是自我维权,因为,正如姜海程自己所说:他的目的并非是想要回退还的20元钱,更希望出台相应规章制度,彻底解决和监督列车上饭菜贵的问题。显而易见,如果作为一个普通的乘客,他的权益、意见能够真正得到尊重,那么就根本用不着给铁道部长亲自写信。如果所有普通乘客遇到问题都要给部长写信才能得到解决,那么,部长先生会不堪重负,广大普通乘客同样也会负担沉重——就在前不久,另一垄断部门才刚刚连听证会都不屑开就把邮资上调了。

  诚然,消费者应该提高自我维权意识,但是,当维权的途径太过麻烦、付出的成本太大、成功的希望太渺茫,这时候再批评消费者自己不懂得维权、有所谓“从众心理”,就显然是不合适的。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制度设计,要尊重广大普通百姓的“权利”,更要提供自我维权的“便利”,因为,容易实现的权利才是真正的权利,需要付出比权利本身更大成本才能实现的权利就不再是权利,而只是一种奢望、一种欺骗了。显然,没有哪个垄断部门敢公然否认消费者具有维护自我正当权益的权利,相反,它们甚至都标榜“人民铁道为人民”、“人民邮政为人民”等等,都把消费者的权利挂在口头上,但是,现实生活中,霸王条款种种,维权障碍重重,某些垄断部门“望梅止渴”的权利反而成为了消费者的羞辱!

  铁道部长对乘客的信件进行批示,严肃查处,这确实体现了对乘客权益的尊重。但是,垄断部门成千上万的职工,不能只有部长一个人关心乘客权益,更需要通过完善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使所有的员工都真正把乘客的权益摆在第一位。令人遗憾的是,春运前夕,记者连线铁路路风监察部门人员,要求了解事件的后续情况,一位负责人只表示,已经有具体措施出台并正在落实,就挂断了电话。都说细节决定成败,从这种随意挂断电话的作风来看,广大乘客的权益是否能得到真正的保障,依然令人怀疑。

  来源:中国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