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中的潇洒“有车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11:03 青年时讯

  随着近年汽车数量的猛增,汽车走进了许多的家庭,也慢慢走进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北京许多学生在高中就开始学开车、考驾照,满18岁以后,就有私家车或者已经开始上路。当青春校园还是自行车在穿梭时,不免出现了一群潇洒的有“车“族,一辆高级的轿车“呼”地开进学校,神气之情自然而生。笔者走访了北京各大高校,发现几乎每所高校都有那么一些拥有私家车的学生,有私家车的学生集中在三大块:北京当地的学生、留学生、艺术院校、私立(贵族)大学的学生。每个学生的车的档次都不一样,但几乎都来源于父母的资助,用车的目的都是用来上学作为代步工具。

  故事一

  留学生:每个月养车大约需千元

  张同学是清华大学的韩国留学生,来北京已经有4年了,大四的时候在父母的资助下买了一辆红色的宝马,花了30多万。每天清晨7点,住在五道口华清嘉园的张同学准时开着红色的宝马去清华上课,晚上10点左右回家。周末的时候会经常开车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几乎每天也都要用到车。

  在清华东门门口刚好遇到他。他告诉笔者,现在开私家车上学的留学生很多,至少他们班就有3人,有两个是十八九岁的韩国留学生,开的都是丰田,由于刚来北京,父母担心他们一个人在外国,出入不方便,便给他们买了车,也有一个留学生是买的“金杯”二手车,基本上都是父母给钱买的,当然有摩托车的留学生也不在少数,摩托车是能够开进校园的,这些有车的留学生家里都算是比较富裕的。在清华东门确实看到不少的外国人骑着摩托车,后面还带着一个人“一闪”就进了校园。

  当初张同学父母给他买这辆红色宝马车的时候,是考虑到他马上就要毕业了,也有可能在中国长期工作稳定下来,所以在他和中意这辆车的时候支持他买了下来。他现在每个月把车停在华清嘉园地下一层的停车场要400多块钱,停在三层的话一个月要300多,上课的时候停在清华东门的停车场一个月也要200多,还有汽油费、养路费,刚买车的时候,每个月开车都会发生罚款,而且在北京对路也不是很熟悉,经常绕来绕去的,油费也用掉不少,每个月在车上的花费大概是1000多块钱,这些都是自己来承担。这些费用都是他学习之余,当家教赚的,同时也在研究中外语言研究对比,每个月都会有一些稿费,他还在语言学校担任几个学生的韩文补习老师。开车还是比较有利于工作的。当然父母现在还是会给他一些钱,所以他现在用车还是比较方便,也能够承受的起。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校园有车族大多在大三、大四,也大多是留学生,因为这时候即将走向社会,家里一般不会反对,大三、大四的学生对大学已很熟悉,对社会也有所接触。也有一些是刚来中国的留学生,他们很小就会开车,到外国后父母担心不方便,便给买了车。但有了车之后,每个月还要有养车的钱,还有偶然会发生的罚款、修理费。在五道口的留学生特别多,清华东门的十字路口每到傍晚交通就会很拥挤,记者总能看到交警抓到一两个留学生违章,那些留学生倒都很有礼貌,带着歉意的微笑停下车来等待罚款。学生们自己承担的“开支数额”大约是每月800元左右。这笔钱对已经有车的学生来说,大多是由家里出的。有的学生虽然自己也在打工,可是,挣的钱用来补贴一下自己的伙食、支付一下自己的社会活动还不够,根本不够养车的。

  故事二

  "用习惯了,做什么事都离不开车"

  在北京除了名牌高校以外,还有很多私立的贵族学校,像北京吉利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北京东方大学,北京人文大学,这样的学校集中了许多富家子弟。其中的北京城市学院,整个学校就只招收北京当地的学生,有95%%以上是北京人,实行走读的形式,学生每天都要上学、回家。私家车的比例也很高,学校位于北四环,开车也比较方便。

  据了解,北京城市学院学生有车档次都不一样,一般都在20万元左右。如大众、夏利、广本、富康、奇瑞QQ等这样的车,但也有部分学生选择二手车。小车来源主要有四种:有的是家底殷实,父母掏钱买车给孩子,或把旧车“淘汰”给孩子;有的是父母和孩子交替用车;有的是偶尔向亲戚朋友借来“过一把瘾”;私立学校,工作的时间也会多一些,就有个别创业或兼职的学生,收入不菲,父母再资助些,一辆小车也就到手了。

  林同学(化名)是北京城市学院的学生,他的坐骑是一辆黑色广本。“是爸爸单位一个朋友转让的,也不是很贵。有时候还是和老爸一起共用的,我很喜欢黑色的车,很深邃,很有感觉。”他现在每天除了上、下学用车以外,他还在和朋友合作搞一个科技公司,都要用到车。他父亲也是看在他想创业的情况下才资助买车,但车的一些保养费都是父母给出的。他说:“现代人学会开车也是一门必修课,用车习惯了,做什么事都离不开车了,等以后赚到钱了,就去买早就看中的黑色奥迪。”林同学留着一个大大的爆炸头,很时尚,衣服也是酷酷的样子,看起来有点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从他的眼神当中还是透露出一丝稚气,但他的车技看起来很娴熟,一出校门就很快行驶到北四环的立交桥下。

  门口的保安告诉笔者:“这里有许多学生会开车,基本上都是用父母或亲戚的车,有时候一周还能开几辆不同的车,但学校有时候还是会禁止。交通安全还是很重要的,他们开车也只是为了玩玩而已,开车太快或载人太多还是会出现问题的。毕竟有车的人还是少数,还是学生嘛”。

  同时,北京的艺术院校的学生有私家车的也不在少数,但情况和民办学校差不多,都是用父母的车,或者父母资助买的一些经济型的车,可以用来作为代步工具。

  "现在学生有车已没有轰动效应了"

  笔者在采访的学校随意问了几位学生:他们大半都说,家里有钱,学生有车无可非议,以后社会的发展了,就好像电脑一样普及,开车也会普及,这是早晚的事。清华大学中文系留学生陈小姐说:“出国在外,有的学生还是很穷的,饭都吃不饱,有车的只是个别,还是不应当学习。应该学习一些好的典型,好好念书才是最重要的。”另一位清华大学研究生说:“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有车是比较方便的、找工作时,经常在外头跑,有辆车办事效率会高一些,也不用骑自行车那么寒酸。工作之后自然要学会开车的,在学校练练也好。前提是不影响其他同学正常学习、符合学校的规定以及家庭能够承受的情况下有车。”

  北京城市学院李同学:“刚开始,法律系一男生开了辆很炫的黑色大众跑车到学校,一时轰动校园,几乎尽人皆知。所有的学生都会跑出来看,现在学生有车已没有轰动效应了。也根本不会去注意这样的事了,现在会开车的人多着呢。”

  不过,也有部分学生持反对观点,认为开私车进校园太“摆谱”,学生就该有学生样,最主要的是学习,以后开车的机会有的是,不要因为这些而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使自己不能集中精力学习,也容易在学生当中引起一些攀比之风,汽车的保养费也不便宜,现在没必要消费那么高,也根本没有必要开辆私家车进校园。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