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珍惜被公开质疑的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11:43 南方报业网

  个论

  

  最近在任志强先生被邀请参加央视某栏目关于房地产的访谈节目录制时,强哥生气了,拂袖而去了,不过后果倒不算严重,没听说强哥回去后华远的房子每平米涨上2000的事儿,所以大家都把这事儿当笑话看,网上你一言,我一语都是挤兑他为主。不过任志强先生的愤怒看来是真诚的,所以在他的博客上写了差不多5000字抨击那“一场闹剧”。

  以任志强先生的性格,他如此气愤是有道理的,他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有几位他“不同意参加讨论的嘉宾”,没有经过他允许就被请到了现场,对他进行突然袭击。我想也许是双方产生了误会,一方严正声明,一方以为随便说说而已没当真。假如节目制片方确实是向任先生承诺过,而最后违约,那确是制片方不在理,如果一进场看见这些不招他喜欢的嘉宾而拂袖而去,那算他个性,只能是制片人自认倒霉了。但从任先生的自己介绍来说,他并没有在此时拂袖而去,而是讨论了半天,直到谈到“开发商只给富人盖房子”的对与错,任先生终于坐不住了,终于拂袖了,批评这个节目“对社会舆论导向不负责”,而且更让他生气的是“节目的话题被修改了”。

  凭良心说,任志强先生讲的很多观点,我都觉得有道理,任先生的言词激烈背后细听往往是有逻辑的。而这更加显得他拂袖而去的不明智,在我看来任志强先生的这种不明智并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其实这是我们文化和教育的缺陷,这种缺陷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那就是听不得质疑,对话必须顺着他说,否则他会不自觉的地有一种被侮辱的感觉。

  在做记者或主持人的时候,我常常需要和谈话对象费很大功夫沟通,往往还会有矛盾和误会产生,比如很多领导干部都希望这样接受采访:“尊敬的××,×××在您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请问此时此刻您有什么感想?”我知道有的官员也像任先生,记者问什么问题都要跟他列出来,采访现场不仅不能超出范围,有的人甚至连问题的次序都不能颠倒,否则他就会非常尴尬,把这当成对他的极大不尊重和不守信用。不仅官员和企业家有这个习惯,中国的知识分子也普遍有此倾向,无论在研讨会或是讲课中,如果别人提出不同的看法,很多人都会怒不可遏,有丢面子、被侮辱的感觉,甚至有时一些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也会不自觉地这样。

  我其实很能理解任志强先生的习惯,他觉得“对立的效果不利于说清楚问题的真相”,甚至现场有持不同观点的人,他就不会说话了。这其实不能怪他,他这一代人的成长环境中都没有遇到一个不同观点能够平等交流的年代。要么是让你搬个小凳坐台下听报告,只有受教育,没有插嘴的份,作报告的只要嗓门提高八度,你就得自觉鼓掌。偶尔有一些辩论,也像笑话讲的:一方一只手拿着笔,另一只手握着枪;自以为有理时就用笔和别人论理,理屈词穷了就把笔扔了,拿起枪对着人家的脑壳,闭嘴,再不闭嘴崩了你!只许他一个人说。在这种环境下成长,不留神就养成一种习惯,觉得要么不说话,要么就得端坐高台之上,俯视芸芸众生,那样才能舌灿莲花,这样才是话语的常态。要是同一话语场里有一个不一样的声音,舌头就不听使唤了,非得有你没我,有我没你才行。

  不过,我也见到过很多人,越听见别人的质疑越带劲,甚至有的人给他时间演讲,他都只讲十分钟,专门等着别人质疑,别人越质疑,他越能把道理说清楚,这种人不担心有人提问不怀好意,只担心听他解释的观众不够多。在我看来这些人才是明白人,没办法,时代变了,像任先生这样除非从今往后再也别说话了,自然也就没人质疑你了,如果你还想传播思想,即使不习惯也得主动适应,这种本事是练出来的,实在不行就多上上网,看看人家怎么骂你,最初想找人打架,硬着头皮看多了,气就顺了。

  (郭宇宽资深媒体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