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让2007年在“较真”中起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13:51 云网

  步入2007年,见到人民网有个很好的策划,叫《2006各地政策落实了吗》,开首语直截了当:“各地出台政策、文件并不新鲜,今天,我们想要回头看一看,较较真:一年过去,这些政策、文件都落地了吗?”在过去的一年里,长沙市曾规定,各单位接待费由市纪委负责,每半年公布一次;甘肃省曾规定,行政村一律不得开支公务接待费,实施“零接待”;山西河津市在干部考察条例的基础上,将道德诚信作为参考指标,人称“不孝不能当干部”;广东东莞横沥镇政府规定,该镇高考生考上清华、北大奖50万元;湖北省规定,年内对检查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进行全面清理;海南省万宁市政府规定,征地补偿安置要听证,搬迁村民可依法陈述意见……逐一盘点,煞是好看。同一天,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公布了2005年教育经费情况,不仅远没有达到占GDP总量4%的要求,而且,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也有所下降(1月1日新华网)。如实报忧,正是一种可贵的“较真”。2007年,就该在这样的“较真”中起步。

  7月中旬,长沙市纪委将75家市直机关上半年的接待费按增幅多少汇总排名,送到市级领导手上,并向各单位一把手通报了该单位接待费开支情况,通报点名批评了增幅排名前10位的市直单位,位居首位的单位下半年接待费减少了40%,足见长沙市的政策是有效的;而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明确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到2000年应达到4%,这以后的历届政府,都作过类似的承诺,但七年过去了,这4%依然是一张白条。形形色色的政策,从是否有效的角度看,只能分成两类:或者行之有效,或者流于形式。对待一切政策的态度,其实也只有两种:或者听任流于形式,或者不依不饶地“较真”。

  谁都知道,出台一个好的政策,并不容易;有了一个好的政策,能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更不容易。所谓“好”,首先体现在它的针对性,盯住了症结,抓住了要害,既是该解决的,也是难解决的,终于下决心解决了,这就叫好!所谓“好”,还体现在它的可操作性,符合规律、符合民意、符合法规要求,又有实施可能,不是画在岩壁上的稻臼——中看不中用,这才叫好。所谓“好”,更体现在它的成效性,该解决的解决了,难解决的解决好了,预计的阻碍突破了,预定的目的达到了,这更叫好。一项无论多好的政策,怕就怕“喊得凶,抓得松”,这不仅会让一项好的政策流产;而且会导致政府公信力流失。也正因为对出台的政策,缺乏一个“较真”的机制,降低了政策出台的责任成本,客观上助长了决策“拍脑袋”、执行“拍胸脯”、问责“拍屁股走人”的“三拍”恶习,反过来会催生许多不负责任的政策。

  一旦“较真”,政策出台就不会轻率,与其兑现不了被问责,不如出台之初就慎重一点。该出台的政策不出台,对人民是一种不负责任;出台一个无法见效的政策,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一旦“较真”,兑现政策就不会马虎,年初讲思路,可以气大如虹,到了年底,就得拿年初的思路来对账。这样,既不让思路变成空头支票,也不让总结汇报变成实货盘点,不能有多少算多少,无论多少都叫成绩。一旦“较真”,政策就有分量,政府就有威信,领导就有责任感。讲真话、做实事,就会成为风气;言必信、行必果,就会成为习惯;鼓舞信心、激发力量,就会成为政策应有的效应。

  “较真”可以自上而下,通过层层考核来实施。现在考核很多,如果在考核中,涉及出台了多少政策和兑现了多少政策的考核内容,“较真”就会有一定的效果;“较真”可以自下而上,通过群众评议来实施,让政策的受惠对象评议政策,无疑更能确保政策的如实兑现;“较真”可以通过舆论监督来实施,人民网的“较真”是一种舆论监督,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的数据公布是对舆论监督的回应,对舆论负责,就是对公众负责;更重要的“较真”,应该来自于体制与制度,在各地党代会、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会议上,代表与委员如果能“较真”,如果能带着上一次会议的报告听报告,能够对一切没有兑现的思路实施问责,“较真”就有了体制与制度的保障。

  2007年的希望在于“较真”,让2007年在这样的“较真”中起步!

  作者:慕毅飞

  责任编辑:一丁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