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好心人”新年说心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15:28 新民晚报

  

“上海好心人”新年说心愿
“上海好心人”新年说心愿
“上海好心人”新年说心愿
“上海好心人”新年说心愿
“上海好心人”新年说心愿
“上海好心人”新年说心愿
“上海好心人”新年说心愿
“上海好心人”新年说心愿

  孙云徐轶汝方毓强见习记者乐梦融文

  贫困交加、疾病缠身、亲人逝去、大火肆虐……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坎坷曲折。面对陷入困境的陌生人,有人站了出来,伸出援助之手。

  2006年,本报推出“上海好心人”专栏,向读者介绍工作、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好心人。

  今日本报回访的这些“好心人”都很普通:安度晚年的老人、忙碌的志愿者、热心的年轻网友、公园里的晨练者……面对采访,他们都说着同一句话:这是我应该做的!

  我们相信,他们,只是众多“上海好心人”中的一小部分。正是这群默默无闻的人,用自己的爱心书写了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让这个世界变得温暖。

  陈秀英:85岁还有新打算

  “今年我85岁,还有新的打算。”

  ——2006年1月1日,本报A5版报道陈秀英老人缝制100只书包赠送贫困儿童的事迹。昨天,记者在桃浦七村再次见到了这位爱心老人,她还想着为贫困儿童再做点什么。

  方志燕:启明书社获大奖

  “我们没有很远大的目标,只想脚踏实地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好每件事。”

  ——2006年1月18日,本报A15版报道为河南“艾滋病村”筹建“启明书社”的方志燕,终于取得了非盈利性民办非企业单位注册证书。不久前,方志燕的启明书社获得“2006年浦东新区志愿者工作评选”的3项大奖。

  丰镇公园晨练伙伴:关爱在继续

  “戴阿姨住进了敬老院,一个人冷冷清清,每个月我们都会结伴去探望她。”

  ——2006年6月10日,本报A14版报道丰镇公园200多名晨练者自发为生病的公园志愿者戴佩兰捐款近5000元的消息。

  经过两次手术,如今戴佩兰已脱离生命危险,但是半身瘫痪,住进了宝山一家敬老院。半年来,当时为她捐款的公园晨练伙伴多次前往医院和敬老院探视。

  “上海妈妈”:与“小魔豆”共度节日

  “小魔豆,我们答应你,以后每年的圣诞节我们都会在你身边,你每年都会收到圣诞卡。”

  ——2006年12月21日,本报A18版报道三位年轻的上海女性得知一位患癌症的母亲为给女儿“小魔豆”留些钱,在网上开店的故事后,与失去妈妈的“小魔豆”建立了联系,几乎每个月都到苏州去探望她。

  圣诞节前,她们把“小魔豆”接到上海来,和她一起度过了一个快乐的节日。

  张铭、龚培娴:关爱老人最幸福

  “关爱老人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2006年12月17日,本报A6版报道张铭、龚培娴在敬老院内结婚,并向敬老院捐款的故事。小夫妻俩岁末回到逸仙敬老院,问候、祝福老人。

  崔慕贞:党校请她作报告

  “我是穷苦出身的退休工人,我要把东西捐给生活最艰苦的孤老!”

  ——2006年3月19日本报A4版报道上海老人崔慕贞携床带椅,千里迢迢来到山东的一所敬老院,向孤老们捐助各种生活用品。读了山东媒体对自己的报道,崔阿姨淡淡地说,这些是普通市民应该做的。

  根据本报报道的线索,去年12月29日,浦东新区农村党校特意请她去作报告。

  朱燕珍:仍然住在万春街

  “当时只想到救人要紧!”

  ——2006年4月4日,本报A18版报道万春街大火中,朱燕珍、施超民母女搬过一把扶梯,帮助20多名邻居安全撤离。朱燕珍因此被评选为十大“中国骄傲”,她们收到许多表扬信、感谢信。

  如今,母女俩还住在万春街,仍然过着平常的日子。

  高建武:计划资助山区教师

  “好人难做,但不能因为难就不做。如何做好人,是一门学问。”

  ——2006年11月6日,本报A17版报道旅美画家高建武在桂林采风时遇到了广西“象人”欧贵峰、屈琳珠,他四处筹款将两人送到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手术。

  高建武已经回到美国,他表示,下一步的资助对象是为山区教育事业奉献的老师们。

  本报记者张龙摄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