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眼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16:04 南方周末

  ①再分配不可以吗?

  博客站主:莫之许博客站名:莫谈国事

  博客地址:www.bullog.cn/blogs/mozhixu/

  在典型的自由主义者如诺齐克看来,再分配是不可以接受的,因为这践踏了个人财产权,是对人的品格和才能的一种公然盗窃。但只要考虑到国防的现实需求就会发现,从一开始国家就不仅仅是守夜人。公民当兵的义务与国家救济的责任构成隐性契约,埋下了政府再分配的种子。自由主义者容易固执地认为,政府做得要比民间差。如果这话落在一个有上千年教会历史的社会,或者自治传统深厚民间社会发育充分的社会,或许还能相信——不幸的是,我们没有这样的给定前提。应当承认,对再分配的警惕在当下中国远没有那么迫切。进一步说,穷人指望富人的慈善,不如指望责任政府的帮助来得可靠:因为前者的善心有偶然性,而后者的出场则稳若泰山。

  ———罗尔斯正是看到原教旨自由主义者的“冷”面孔无法感召穷人,才祭出“正义”的大旗为其增添些许暖意。过于迷信市场与民间力量,或者过于不信任公权力,在偏执的程度上恐怕并无二致。对此问题做出如上的澄清,不仅是在挽救自由主义,更是在挽救使共同体得以基本维系的责任与美德。

  ②乌托邦、歹托邦与异托邦

  博客站主:梁捷博客站名:读书随?

  博客地址:liangjie.tianya.cn

  哈维告诉我们,乌托邦同时具备“城市”和“社会正义”两大特征。像《1984》或者《美丽新世界》描述的那种地方,具有封闭的空间、完善的秩序、自我循环,具备城市特征但缺少“社会正义”,可以叫做歹托邦(dystopia)。城市规划学者在现代交通工具中发现了类似秘密。例如大型轮船或者飞机,在极端局促中精致地设计和安排了空间,经济而又有力。它的内部是有限的,外部却是无限,可以朝几乎任意方向运动,更接近乌托邦的理想,只是操纵权与乘客无关。福柯在《词与物》中采用了异托邦(heterotopia)来代替乌托邦,它的要害是开放、解放,因此是希望的空间。

  ———对空间的想象性发掘,早已超越地理学的范畴,弥漫到当代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确实,如果再加上时间、权力和秩序等多个变量,空间引人遐想。例如雅典民主政治的广场和那种私密政治的庭院,就是不同政治风格的空间形态。

  ③重建政治合法性支持

  博客站主:曾德雄博客地址:vip.bokee.com/name/zengdex

  中国传统儒学的核心思想是德位合一、以道德作为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依据。“王”具有双重含义,既指最高的政治地位,同时也标示着最高的德行。圣人以德感天、受命于天以为民。因此对最高统治者的任何怀疑、否定等都是不合逻辑,也绝对不允许的。如今,普遍道德标准丧失,公权力时常失去约束;民众权利诉求此伏彼起,而权利被尊重的通道却不健全。看起来要让社会和谐,必须实现合法性的“位移”———只有以公民权利为合法性基础的政治才是真正现代文明的政治。

  ———曾有高人洞察,中国社会转型的发生机制之一即是:当旧道德不可实现,或者实现也不代表好的时候,否定旧道德就成为新道德。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弱化道德判断,强化权利观念,也许是打破路径依赖的一个突围口。

  ④在时代面前放声或失语

  博客站主:余世存博客地址:blog.sina.com.cn/m/yushicun

  现代社会的繁复生态使得学业、志业和职业“悖时”者总处于一种落寞地带,那些髦得合时的人则成为“放歌”者。在今天,似乎只有社会科学背景的人才有资格分析中国问题,只有三农专家才有能力谈论兴农富农。悖时者在经验或体验时代,放声者却在表达或把玩时代。他们沉浸于不同的话语观念的争斗,从来没有回归到一个人的生存感受中。这种过于紧张的时代氛围或过于排他的话语规范,使得我们社会相当丰富、相当重大的事件和时代命题呈现出某种不无荒唐的结果。一句话,人们被弄糊涂了。那么,不如回到天理人情。

  ———除了学术话语的霸权之外,还有一种“科学化”趋势正在凸显:投入大量金钱再辅以复杂数理模型,做出的东西要么是用洋洋数万言证明最基本常识,要么是繁琐句式和概念集合堆砌起晦涩天书,更糟糕的情况则是得出的结论偏离常识千万里。真要“放声”,价值、常识、方法,三者皆不可缺。

  ⑤中国的市场更自由?

  博客站主:秋风博客站名:寻找中道

  博客地址:liberalqiufeng.blog.sohu.com

  在今天中国的经济领域,政府放任不管与有意给予的特权加起来,企业家们确实可以享受到比美国更大的“自由”,但这种机会主义策略下的生存状态,跟真正的自由相比是两码事。自由意味着个人享有一个确获保护的私域,公权力不能擅入。然而我们经常看见的情形却是:一些企业家先是被特权所娇惯,在法律之外随心所欲;继而在特定时期,政府突然变脸放弃对他们的保护,此时,他们的人身和财产,都找不到什么有效救济。

  ———拿西方的社会科学教科书“按图索骥”分析中国,会得到很多惊人的“结论”。这可能既是中国研究热的学术原因,又是其观点五花八门的症结所在。然而,这“结论”却大可怀疑。这是因为处在从计划向市场、从农业向工业、从传统向现代多重复合转型的中国,再加上区域发展和阶层结构失衡的因素,已经很难精确描摹。盲人摸象,结论务必小心。

  ⑥警惕将地方志变成政绩记录

  博客站主:张柠博客地址:blog.sina.com.cn/m/zhangning

  2006年,国务院颁发了《地方志工作条例》,这是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地方志编撰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方志”与“历史”的最大区别在于一个具体,一个抽象。方志好比原材料,历史好比加工厂,两者缺一不可。历史总是试图抹煞细节,方志恰恰关注细节。“方志”的具体性,决定了它必须真实可感、客观可信。要使方志真实可信,除了编撰者的叙述能力、处理材料能力之外,还必须要有“良史”的道德。行政管理者必须尊重方志编撰的特点和规定性,克制权力干预,防止将地方志编成政绩记录。

  ——“方志”虽是国家大历史的细节,却是地方的正史。“方志”的可信度和政府的公信力密不可分,谨慎修志绝非多余的提醒。稍可宽心的是,当下社会知识的扩散度以及记录手段的多样性,已经为民间志的生长腾挪出空间。后人有机会看到更丰盈充实的世态。

  (本期点评;李永刚)(P1195233)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