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论:吴江:四问以"成本"定"大学收费"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16:44 东方网
近来,社会上质疑高校学费太高的声音不断传出,但教育部表示,大学学费标准自2000年以来6年间就从来没有调整过。大学学费标准一般来讲是按照每名学生培养成本的25%来收取的。“但学生培养成本确实很难计算,因为涉及的因素太多。”教育部称,2007年将制定《高等学校生均成本核定办法》,一旦该办法出台,高校收取学费就有了依据,也表示教育部将根据新办法来重新核定现行的大学学费标准是否合理。(1月4日《北京晨报》) 与之前教育部自称高校收费六年未涨,因而认定当前高校收费不高的表态相比。此次,教育部决定重新核定大学生培养成本,并依次而确定大学收费标准,显然是更加务实的举措。毕竟,唯有首先弄清大学生培养成本究竟多少,才是讨论高校收费究竟是高是低的必要前提。但是,仅仅如此,仅仅依赖于教育部调研所得的“大学生培养成本”,或许还并不足以作为定夺“大学收费标准”的充分依据。 其一,教育部也已承认,“大学生培养成本很难计算,因为涉及的因素太多”,从这一语调中不难看出,教育部对于能否给出一个最终获得公认的“大学生培养成本”自身尚缺乏信心,如此推出的“成本核算”,是否真的正确无误?是否真能说明问题?恐怕连教育部自己也不免要在心中暗自嘀咕一番吧,而以如此“成本”来作为确定“大学收费标准”的依据,即便不是胡来,至少也草率了些吧? 其二,“大学生培养成本”的核算显然不是一个能够轻易得出的结果,不同地区之间、不同性质的高校之间、甚至是同一档次但管理水准差异极大的高校之间,想必其“成本”都有着极大的差异。这“大学生成本核算”想必不能笼而统之的用全国高校的总开支除以全国高校的学生人数来得到,以高校为单位来分别统计成本,并据此来确定“收费额度”,当然是相对公平的做法,但是,如此这般的话,得了巨额国家财政支持的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显然免不了将因“成本”高企,而“学费”飙升。而如此结果是否就合乎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显然还应存疑。 其三,欲进行“高校成本”核定,先有“高校成本”定义显然是个必要的前提。当“大肆圈地”、“大兴土木”还是国内高校中难以逆转的热潮之际,将这样的成本转化为“学生培养成本”显然是高校们迫不及待的做法,但将其作为“大学收费标准”的依据却并不合宜。此外,当“拿工资的全职太太”还是对于部分大学教师并非空穴来风的戏谑之际;当行政冗员还是高校中并不稀缺的常态之时,这类养人的花销显然也将不可避免的被记入“大学生培养成本”之中,但如此成本显然是高校自身管理上的漏洞所致,岂能以“收费”名目来弥补窟窿。 最后,即便是“高校成本”核对无误,类似养人、冗员等不必要成本被一一扣除,仅以这一纸“成本”作为“收费”的依据也并不全面。培养成本之外,大学收费标准更应建立在国民收入的基础之上,更应建立在让大学生不因高校收费而止步校园之外的前提之下,否则,完全建立在成本意识上的大学必然将走上“唯利是图”的所谓市场化之路,而与其“公益”的本位却渐行渐远,“大学生培养成本核算”因此而沦为又一场公共事业涨价的“前奏”也完全可能。 作者:吴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