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地方财政困境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00:11 红网

  乡镇一级行政机关一律不得借款或者贷款进行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这是海南省政府日前下发《关于建立依法处置行政机关债务工作机制的通知》中明确规定的。通知要求:所有拟新开工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规定规范运作,落实建设资金后方可动工;贷款进行工程建设的,要报省政府备案后方可建设。(1月4日新华网)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以往,就曾发生过这样的怪事,乡政府为偿还吃喝债,居然把原来的办公楼卖了。安徽省明光市司巷乡,为了偿还吃喝招待款,先后卖掉政府办公楼、电影院和乡广播站,并侵占了赈灾专款修建的敬老院办公,让五保老人住进破烂不堪的米厂长达9年时间(2006年4月19日新华社)。尽管现行的《预算法》等有关法律中,严格禁止地方财政出现赤字和地方政府举债,但事实上,中国各地区、各层级的地方政府大都在不同程度上负债“经营”。地方政府所负债务规模呈加速上升趋势,目前正处于失控边缘,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

  行政机关债务执行难问题已经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据了解,一些地方行政机关办公楼还是工程款拖欠大户,有的在法院判决败诉后,仍不偿还债务。地方政府债务的急剧累积和迅猛增长,已成为制约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严重障碍,并潜伏着巨大的债务风险和诚信危机。正视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澄清债务家底,积极寻求有效的化解对策,是贯彻实施与时俱进,后发赶超战略,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地方政府所负债务的种类之多,负担之重,已超出一般人想象。可以说,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一些地方政府盲目透支政府信誉,陷入了“拆东墙,补西墙,墙墙有洞,举新债,还旧债,债债不清”的窘迫状况,债务规模越滚越大,助长了不诚信之风,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也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专家估计,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比金融风险还要更加危险,会滋生众多的“政绩工程”。据统计,在全国662个城市、2万多个建制镇中,约有1/5的城镇建设存在诸如“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高尔夫球场”、“开发区”、“万亩基地”和“百里长廊”等政绩工程,主要的资金来源便是负债。

  造成地方财政困境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不对称,以及没有规范的制度化融资渠道,已久为人所诟病。如何解决地方政府的债务难题?如何防范及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要严格控制债务,严防产生新的不合理债务,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显得尤为必要且紧迫。国研中心的报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要尽快完善法规建设,尽快完善《预算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给予地方政府适度负债的法律通道,规范政府举债,债务率已经超出警戒线一定程度的政府不得再举债。

  地方政府债务的急剧累积和迅猛增长,已成为普遍性、全局性的问题,并已严重影响了基层政府的正常运转,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埋下了巨大的社会危机隐患。究其根源,既有地方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又有现行体制下事权与财权高度不对称的因素,既有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又有地方政绩工程和管理缺位的促动。要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必须切实做大地方财政蛋糕,合理界定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范围,规范财政管理,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防范体系和激励机制。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积月累,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不能寄希望于一蹴而就。笔者以为,眼下最要紧的,则是如何清除历史遗留问题,要确保落实偿债资金来源,制定切实可行的偿债计划。建立地方政府偿债机制,并建立相应的考核责任制,将控制化解债务风险的责任量化到地区、部门乃至个人,确定偿债的具体责任单位或个人,应成为各级政府努力的方向。

稿源:红网 作者:郭立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