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鄱时评:精简会议与无会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02:19 大江网-江西日报

  笔者认识的几位县领导,一见面总会异口同声抱怨个不停:每天就是忙、忙、忙,不是这个会,就是那个会,一天四五个会,不仅晚上要开会,星期六、星期天也要开会,哪里还抽得出时间下乡!这些领导的“实话实说”,表明会多、会滥、会长,在一些地方,早已成为挥之不去的“顽疾”,久治不愈的“沉疴”。

  有鉴于此,针对“文山会海”这种日常事务中的常见病,不久前某市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的意见,决定每周的星期二、三、四为全市“无会日”,对会议规格、规模和时间进行了硬性规定,比如“各类工作性会议时间不超过1个半小时”等。

  应该说,该市的初衷是好的,因为如前所述,不少地方的“文山会海”确实“泛滥成灾”,以“会议落实会议”成为笑谈,至于“嘴里没有味,开个现场会”之类的调侃,更是反映出了群众对一些不着边际的会议的讽刺和挖苦。总结会、表彰会、学习会、报告会……各种会议多如牛毛。我们不少部门曾经多少次提出“搬文山”、“填会海”,但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收效甚微。该市出台办法进行整治,甚至规定财政、

审计等部门对会议活动经费予以控制管理和审核,可以相信,在较短时间内,对会多、会滥将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但看完意见,笔者又有不解之处。因为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精简会议是有可能的,而“无会日”恐怕难以做到,并且“过犹不及”,似乎不宜提倡。比如说在你单位和部门的“无会日”,一个突发事件要处理,一个紧急文件要传达,你要不要开会?你不开会,问题就处理不了,精神就贯彻不下去。而你在“无会日”里开这些会,不是和你的“红头文件”相抵牾吗?

  我们之所以会议成“灾”,一是一些领导把开会当成了工作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当成了“包医百病”的“法宝”,芝麻大的事都要开个会。二是形式主义作怪,上面开了这个会,你下面不对应着开一个“贯彻落实”的会,重则扣上“不讲政治”的帽子,轻则是对这项工作不重视。再就是官僚主义使然,有时一个电话、一个传真,完全可以把主要精神传达下去,却偏要把人从四面八方找来,浪费人家的时间、公家的汽油。有些会实在是了无新意,所以主办者就要向下摊派与会人员指标。

  其实,必要的会、务实的会,研究工作解决问题的会,是要及时开、大张旗鼓地开的。我们要精简的,是那些没事找事的会,空洞无物的会,借机游山玩水交朋结友的会。现在有些会,能起到什么作用还真不好说。看看一些会议的程序吧,大多先是部门经验交流,个个讲得

天花乱坠,后是领导按职务大小讲话,无一例外都是念稿子,不是告诫别人“要这样”,就是“要那样”。还有一些会,与会者你讲几句,我讲几句,有事没事都说两句,内容不是重重复复,颠三倒四,就是不关痛痒,言不由衷,真是“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有的领导则是借开会“显摆”,坐在那里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想以此提高自己的威信。再看看与会者的“众生相”吧。在一些被称为是“重要”的会议上,有人像老僧入定,闭目养神;有人玩手机、发信息;有人酣然入睡,如处无人之境;有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台上大声讲,台下小声说。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我们确实应该采取切实措施,让会议真正成为会议,开出成效来。

  会多、会滥,将严重影响到各项工作的开展。从某市精简会议和文件的意见,笔者想到,这些年来,我们一些地方、一些单位的“规定”、“不准”实在是太多了,但试问真正又有多少能够落到实处、起到实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精简会议,必须从源头上抓起,也就是说从领导干部的作风抓起,从政府机关职能的转变抓起,从行政部门服务重点的转移抓起,再配以适当的会议审批制度。如果既治标,更治本,那么开不开会,或者开多长时间的会的问题,恐怕就不需要煞有介事地用发文件、作规定的办法来解决了。

  卓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