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碰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04:29 钱江晚报

  观点碰撞

  针对近来社会对大学高收费的又一轮质疑高潮,教育部近日作出回应称:大学学费标准自2000年以来6年间就从来没有调整过。大学学费标准一般是按照每名学生培养成本的25%来收取的,教育部2007年将制定《高等学校生均成本核定办法》,一旦该办法出台,高校收取学费就有了依据,教育部将根据新办法来重新核定现行的大学学费标准是否合理。

  ——据1月4日《北京晨报》

  应“量体裁衣”而非“量衣裁体”

  □曹林

  像“能不能上得起大学”这样一个关乎国民素质和社会公平的基本问题,应该先确立一个“让大多数人上得起大学”的价值前提,然后按照人均国民收入算出“能让大多数人上得起大学”的大学学费应该是多少,再根据社会可承受的成本去确定我们能花多少钱办大学,我们的国情适合办什么样的大学,所谓“量体裁衣”也。而教育部“以生均成本确定大学收费”的逻辑,不是“量体裁衣”而是典型的“量衣裁体”——以自己花钱为中心,自己办大学花了多少钱,国民就应该支付相应标准的学费。教育部发言人“上大学如买衣服”论就直接表达过这个意思。

  主要参照应是百姓承受能力

  □郭之纯

  在笔者看来,确定高等教育学费的主要参照标准———甚至惟一标准,应当是百姓的承受能力。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科技文化传承的渠道和载体,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引擎,也是不同社会阶层之间达致公平的调和剂、促进剂……可以说,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和谐发展,教育的作用是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一个常识是:在当今社会,如果一个国家教育落后了,国力亦必将萎缩。所以,虽然上学需要付出一定的费用,但这决不代表接受高等教育是百姓家庭与国家或教育机构之间进行的一种商业性质的“交换”。

  三大难题拷问“真实教育成本”

  □毕舸

  民众自然欢迎教育部进行高校生均成本核定,但作为民众的一分子,我想问三个问题:谁来主导高校生均成本核定的价值走向?如何控制高校生均成本核定过程中的“内部人控制”?高校生均成本核定是否要接受民意论证?三大问题的解决与否,关系到教育部此番推出的遏制乱收费举措能否真正不负民众期待,还“教育高收费是否因为其高成本”一个答案。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