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府调整考核指标叫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04:29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新年伊始,来自新华社的一则消息,着实让老百姓心情兴奋。省政府主动对考核各市政府的工作目标任务进行修订完善,适当调低经济发展分值,新增加、调整8项指标,同时将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等作为约束性指标。政府考核指标适时向民生领域倾斜,凸显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执政新理念。

  此次增加和调整的指标中,年度耕地保护、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城乡低保覆盖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每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农村安全饮用水提高率等七项指标,都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众多“民生指标”,首次和GDP一起,成为考量地方政府执政业绩的一把“尺子”。

  实践表明,GDP的快速增长,并不意味着民生问题能够得到同步解决。甚至相反,因为少数干部热衷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或者盲目招商,重复建设,结果导致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下降。个中原因并不复杂,乃是不正确的政绩观和急功近利的发展观作怪。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没有及时、有效地解决民生问题,这样的发展不是科学的发展,不是和谐的发展,最终得不到老百姓的认可。

  事实上,眼下在一些地方,GDP“一俊遮百丑”的现象还十分普遍。只要生产总值上去了,诸如有多少下岗工人没有就业、有多少孩子没有上学、有多少民工工资没有拿到、有多少困难群众看不起病、有多少河流被污染等等,都会无人提及、忽略不计,甚至被堂而皇之地说成是“发展的代价”。在如此扭曲的发展观面前,所有的民生问题都显得十分苍白;在GDP盲目崇拜的强大声音中,百姓的呼声显得异常微弱。长此以往,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

  有什么样的干部考核标准,就衍生出什么样的政绩观;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有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模式。此次省政府重新确立新的政绩评估体系,真正体现科学发展的要求,会极大地调动各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自觉地倾听民声、了解民情、顺应民意,把“民生指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科学发展的目标,是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不断提高老百姓生活质量和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中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首要课题。关注民生,就应当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支持不支持作为标准,把发展的着眼点放在人民群众身上,实现和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得到实惠。关注民生,就应当从百姓身边的一件件难事、急事、烦心事抓起,纾民忧,解民困,切实解决群众的看病难、就业难、买房难、上学难、养老难等,让老百姓健康、幸福、自由、祥和地生活。

  “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各地应当以省政府修订考核目标体系为契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转变发展观念,提高发展质量,注重“民生指标”,真正将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让人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阳光雨露。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