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州书院知多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04:29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寿县志》上记载,寿州的文化教育在不同朝代、不同阶段,曾经有过州学、书院、社学、义学、私塾、学堂和公学等,在诸多的教育体制中,书院似乎更具有魅力。

  历史上,寿州先后设有淮南书院、安丰书院、涌泉书院、淮淝书院、循理书院和寿阳书院,这些书院跨越千百年时空,传承着寿州悠久古老的地域文脉,印记了寿州文化人一代代求学的历程。一个个书院,虽然因为时代变迁,无迹可寻,但其存留坊间的文化气息仍旧像线装本的古书,轻轻翻开,手上都会残留一抹淡淡的墨香。

  涌泉书院,还有旧迹,坐落在今珍珠泉风景区。这座由明代巡按御史杨瞻在嘉靖十八年所建的书院又名涌泉山房。听起来,依稀有几分禅意。

  当年,涌泉书院“因山为基,因泉凿池,又有茂林修竹,故习静者乐之,而耽情游贤者,亦往来不绝耳”。院内不仅有亭台楼阁,还有为纪念著名战役——淝水之战功臣所修建的谢公祠,享受了若干年代民间的香火;有刘安当年炼丹、磨制豆腐的取水之井,其碑石“淮王丹井”毁于上个世纪60年代“文革”期间;还有杨瞻描述的“清清灵脉发,闪闪瑞光浮。尘垢难污洁,珍珠不断头”的珍珠泉亦在其附近。选择这么一处幽静场所做书院,可谓适得其所了。

  涌泉书院当年的盛况,虽然没有资料细细描绘,但从书院教育体制来看,是相当于高中和研究教育机构,所纳学生应该是有一定学问的青年。那些莘莘学子,捧读前人书卷,或陷入沉思,或摇头叹息,或秉烛疾书,一如影视画面般的清晰。

  寿州较为著名的书院首推循理书院,由寿州学正黄奇士于明朝天启二年修建。书院作为官方办学之外的民间教育,虽说开办宗旨是“培养人才,以启民智”,其结果注定也只能走向科举“招安”之路。鉴于其私立性质,供奉一般是自给自足,所以随后的寿颖兵道魏士前捐俸置田620亩,用于收取租金维持书院日常开销。捐出这么多田地用于教育,当然具有很大的奉献精神,《寿县志》上记录有名有姓,也是名垂史册了。书院位于今天寿县城关西大寺路段,现为一中校址。原有楼房、厢房、讲堂等精舍几十间,气势非凡,一时间循理书院名震江淮,吸引了当时众多的学术名流来此讲经送宝。循理书院不仅学术氛围浓厚,人文气息也极盛,著名的“寿州碑廊”就设列在书院里,黄庭坚的《戏赠米元章》横幅以及许多历代名家的作品都陈列其中。随后的年代,有识之士不断修缮,到了清朝已经成为一所规模宏大,闻名遐迩的书院。可惜,几百年的书院文化,多少代的智慧结晶,连同数以万计的藏书,竟然惨遭侵华日寇的涂炭,1938年日军飞机轰炸时毁于一旦。

  循理书院,只留下了一段段残垣断壁,还有令人发指的愤怒。

  寿州的州学教育,曾经出现过状元孙家鼐,成为大清王朝的三帝之师。而寿州的书院,也许没有出现过声名赫赫的诸公,以至在中华文化篇章上寂寂无声。但它负载了寿州厚重的地域文化传承,有没有再出现一个孙家鼐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书院为这个地方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今叙说寿州书院,虽然只能纸上谈兵。但那时书院,总有书香。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