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丰实厚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05:43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汾西矿业水泥厂节能环保调查

  村民和记者的困惑

  龙明杰,是介休市龙凤镇的农民。最近一段时间,他很是为一件事纳闷儿。

  镇上有一家水泥厂,2006年以来,一辆辆卡车从厂里拉出一车车水泥,却从未见厂子有生产的迹象。龙明杰询问了好几个邻居,大家也都有同样的困惑。

  “在我们看来,生产不生产很好判断,只要看看厂里的大烟囱是否冒烟就行了。”龙明杰指着离水泥厂不远的一家厂子,告诉记者。很明显,那家厂子正在努力地生产。而反观水泥厂,两个大烟囱只是悄无声息地站在远处。

  这同样也把记者给难住了,在我们的采访经历和既往经验中没有这样的“现象储存”。按照龙明杰和村民以及我们的判断,这有悖于常识。

  莫非水泥厂真的没有生产?那么,那些运出的水泥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家厂子为什么显得如此沉默?带着种种疑惑,记者走进了汾西矿业水泥厂……

  “厂里现在是否生产水泥呢?”见到汾西矿业水泥厂王顺满厂长,记者首先发问。王厂长一拍胸脯,肯定地说:“百分之百在生产,不信我带你们看看去。”

  随后的实地采访,证明王厂长所言非虚。而记者也发现,在水泥厂沉默的外表背后,是一连串非凡的行动。

  厂里积极响应省里调整结构、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发展的产业政策,将走资源综合利用之路定为发展方向。按照王厂长的说法,他们是“一沉二默三生长”。

  “一沉”:沉下心来节能降耗

  “一沉”就是沉下心来一心一意开展节能降耗,改变以往高耗能的面目。这一嬗变在2006年年初达至顶点。厂里不惜血本,投资2.42亿元建成一条新型干法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是目前我省生产水泥最先进成熟的技术。

  新生产线的干法生产区别于先前湿法生产的最主要特点就是能耗低:用煤量节约50%,生产每吨水泥节约用电15千瓦时至20千瓦时。厂里还采用“避峰生产”,即是将生产链条的前期工序和非重要工序的生产时间放在早晨和夜间,这样既避开了用电高峰期,又节省了用电开支。一年下来,通过节煤、节电可以省下500多万元。

  水泥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探索利用煤矸石生产水泥的技术,将加工后的煤矸石作为替代配料使用,如此,一年消化煤矸石24万吨。仅此一项就可节约1000万元。

  “二默”:让生产活动安静下来

  高污染是水泥行业的另一痼疾,其中,尤以粉尘、噪音为主。汾西矿业水泥厂在上新生产线时,就投入2000多万元改造除尘设备。他们在各扬尘点安装了33台除尘器,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标准设计、排放,收尘率达到了99%。

  原料等固型物都有封闭和半封闭的堆场。投资400多万元建立的“堆场”是山西水泥行业的第二家。记者在堆场内看到,3米左右的挡墙围成一个类似“蒙古包”的大场子,有半个足球场大小,石块磨碎全部在场内进行。在其他地方经常见到的“飞沙走石”的样子在这里难寻其踪。

  厂机电科科长邓建业告诉记者,治理噪音时,他们将破碎机、球磨机、空压机、风机等主要噪音源,全部安装在密封的车间工作。生产的全部环节,都用DCS集散自动仪系统来控制,控制点超过了1700个。这样完全将以前机器边的工人们解放出来,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噪音对工人的伤害。

  如此,就形成了“二默”:生产动静比以前“沉默”了,污染排放比以前“沉默”了。

  “三生长”:挡不住青山巍巍绿水悠悠

  绕过崎岖坎坷、尘土飞扬的山路,一进汾西矿业水泥厂的“地盘”,就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平整的柏油路直通厂区,两旁的垂柳浓郁青翠,与先前过处相比简直两般世界。一进厂区,记者又是“一惊”,目之所及只能用“干净”二字来形容了。记者在一块石礅上一抹,手上只有一层细土。眼前景象又一次有悖于记者对于水泥厂的“惯性思维”。

  随行的孟恩林主任介绍,节能、环保、绿化是水泥厂的“三驾马车”。厂里先后投资数百万元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对厂区全面绿化,今日面貌之变,是积几十年之功而成。水泥厂的目标是要成为真正的花园式工厂。

  “到2007年,厂里要统一更换工作服,工人们都会穿上‘白大褂’上班”,出于对环境的充分自信,王顺满厂长已然决定顺势而上。

  关于绿化的效果,孟主任转述了王厂长的“三个生长”:花草树木生长了,人与环境、人与人的和谐力量生长了,厂里的综合实力生长了。

  水泥厂所处的巍巍“天峻山”和悠悠“龙凤河”见证着这一切。

  重回老话题

  临别之时,记者禁不住再次发问:“你们的烟囱就真的一点烟也不冒吗?”

  王厂长哈哈大笑,“烟还是要冒的,只不过‘此烟’非‘彼烟’,我们烟囱排放出的是少量的水蒸汽和二氧化碳,人眼在远处很难辨识,就像没有冒烟一样!”

  “先前需要排放的那些固体颗粒哪里去了呢?”

  “都已循环利用,摇身一变成水泥了!”是啊,汾西矿业水泥厂也摇身一变,从先前的“惊天动地”变成了现在的“默默无语”。

  只是,在这份沉默中,有说不出的丰实厚意。

  编后:“沉默”的力量

  开展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实施“造林绿化”的生态环境治理是我省重要的战略部署,特别是针对“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节能、环保、绿化”就是最为紧要的三项任务。在分解、承担这三项任务的过程中,汾西矿业水泥厂的举动无疑具有标本性意义。从以前和别人一样的“招人耳目”到时下独树一帜的“默不作声”,水泥厂是在用行动“真刀真枪”地落实省里的产业政策,同时,又在悄无声息地发展壮大自己。这其中,包含了更为远大的抱负和宽阔的眼界。

  此地无声胜有声,村民们的“纳闷”是对他们无声的赞扬。

  汾西矿业水泥厂的今天,是沉默和改变的力量使然。

  本报记者 桂小纯 张临山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