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稳定和谐西乡面貌大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06:00 深圳特区报

  基层基础年·记者系列调查报告疫

  紧紧抓住班子队伍建设和“两新”组织党建两条主线

  社区稳定和谐西乡面貌大变

  本报记者王明祥曹大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基石,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既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

  挂点宝安区西乡街道的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穗明2006年曾5次到西乡街道,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扎实实地开展挂点调研、实地指导、访贫问苦、解决问题等工作。她先后前往盐田、渔业、劳动等社区慰问困难党员和群众,并给他们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前往河西社区和流塘、西乡两个派出所,看望社区干部和一线民警;协调落实渔业社区老人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以及围合式小区建设项目建设经费,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针对信访反映的情况,她还协调解决了西乡医院和某港资公司债权债务纠纷问题。

  去年,西乡街道按照市委“基层基础年”的部署和市领导指示精神,紧紧抓住班子队伍建设和“两新”组织党建两条主线,把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之中,使组织建设、班子建设与干部队伍建设相一致,与和谐社会建设相协调、相适应,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巩固,社区领导班子进一步优化,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密切,促进了社区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社区治安状况不断好转,不稳定因素不断减少,和谐社区建设迈出新步伐,基层面貌不断出现新的可喜变化,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社区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以及社区各项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据统计,去年1-11月,西乡街道治安状况与2005年同期相比,刑事案件下降26.6%,破案率提高10%,排查各类不稳定因素18宗,比2005年下降30.8%;全年,群众集体上访人数比2005年下降55.7%。

  班子建好了队伍带好了为群众办实事越来越多了

  王穗明对社区党建特别是对社区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工作非常重视,她在西乡调研时多次强调,要扎扎实实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推进基层基础工作,把着力点放在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上,把重点放在选好有心、尽力为群众办事的“一把手”上,把切入点放在找准和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上;基层领导班子要带领大家谋划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对居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文明程度、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社区。

  在宝安中心区兴业路与海城路交汇处,有一处极具南欧风情的滨海人文花园小区。这是蚝业社区居民的住宅楼。

  蚝业社区党支部书记胡少敏告诉记者,因为祖辈养蚝的原故,蚝业社区的居民以前都是分散各处居住的。社区领导班子为响应居民集中居住的呼声,与开发商共同商讨兴建了豪业华庭。由蚝业社区提供地块,开发商承担建筑。建成后蚝业社区拥有196套住房的产权,其他住房产权则归开发商所有。“这196套住房都是提供给社区居民的,现在差不多全都搬进来了。”胡少敏说,从1999年以来,社区领导班子为实现社区的共同富裕,集中开发管理土地,办起工业商贸业,到现在社区已经拥有厂房12万平方米,而社区居民的人均年收入也逐年增加。

  蚝业社区居民“钱袋子”鼓起来,与社区领导班子为民谋利、勇于开拓分不开。而作为带领大家致富的主要功臣胡少敏,今年则被社区党支部选为支部书记。

  2005年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两个班子换届后,面临新的实践和挑战,部分“村改居”社区班子所承担的事务更加复杂多样化,需要进一步优化社区领导班子结构,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西乡街道从实际出发,认认真真进行调研,补选、增设了一些尽力为群众办事的社区干部,胡少敏就是其中之一。同时,街道重点抓好后进支部的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如三围社区,在街道的多方努力下,领导班子建设及社区各项工作明显好转。

  今年,全街道32个社区领导班子在保持去年换届结构的基础上,整体结构不断优化,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为进一步搞好社区工作,西乡街道还积极组织干部驻挂社区,帮助基层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西乡街道深入推进街道处级干部包点社区工作,街道分管领导和挂点部门人员每周下包(挂)点社区不少于2次,努力落实包干、挂点责任,做到“三个走遍”(走遍挂点社区,走遍每个重点单位,走遍辖区困难家庭)、“三个掌握”(掌握挂点社区的社会矛盾苗头隐患,掌握矛盾纠纷的处置情况,掌握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的各项建设。

  据了解,西乡街道今年排查出来的67个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已解决或基本解决的60个,占90%;正在落实解决中的问题7个,占10%,慰问群众钱物价值55700元,落实帮扶资金88万元。

  在此基础上,西乡街道持续深入推进“百名干部进社区”工作,派出30名街道机关干部,与市、区派出的机关干部分别驻(挂)32个社区,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紧密围绕基层党员、班子建设、建章立制、社区管理、扶贫济困等,帮助社区和群众解决问题。据统计,驻(挂)点干部共走访群众935人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87件,帮助社区发展集体经济项目12个。

  王穗明特别重视将挂点联系推进基层基础工作与培养锻炼机关干部的有效结合,经她倡导,市委组织部将西乡街道作为部机关的基层联系点。王穗明亲自组织动员,启动了市委组织部机关干部到西乡街道蹲点活动。她指出,要真正把基层当作培养锻炼干部的大课堂,蹲点社区的机关干部要与基层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工作,一方面开展调查研究,抓点带面,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另一方面注意发现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逐步建立和完善抓基层基础工作的长效机制。从2006年7月开始,市委组织部分期分批派出干部进驻社区,重点围绕深化固本强基工程、完善基层社区管理体制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健全机关与基层联系沟通渠道、健全机关服务基层的管理体系等方面来开展工作。蹲点期间,市委组织部蹲点干部与街道党工委、蹲点社区共商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找出原因和根源,帮助出谋划策,积极沟通协调,为基层群众办好事实事,受到基层群众的称赞。

  渔业社区党支部书记黄伙告诉记者,蹲点干部到中山参观了社区居民的异地养殖基地,并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协商,为养殖基地争取到了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提起蹲点干部,劳动社区的群众无不心存感激。劳动社区居委会党支部委员梁剑波说,社区辖下的马鞍山小区在创建文明小区时,曾因资金问题导致创建工作停滞不前,蹲点干部了解到情况后,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商,为社区争取到30多万元的经费,马鞍山小区顺利创建文明小区。

  在王穗明的带动下,挂点联系西乡街道的市规划局,市委驻社区工作组干部派出单位市交通局、市水务局、市农林渔业局等市直单位和宝安区委组织部领导同志,全年坚持到社区开展调查研究,访贫问苦,解决实际困难,受到社区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市直、区直机关相关领导共到挂钩街道12次,完善设施11个,落实帮扶项目3个,帮扶资金45万元,走访群众69人次,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困难群众128名,赠送慰问金98200元。

  全区首个社区党委——桃源社区党委探出社区党建好做法

  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城市居民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城市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高度重视社区党建工作,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西乡街道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创新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健全的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切实增强社区党的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和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街道选择居住人员多、社区面积大、环境相对较好的桃源社区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成立社区党委。2006年更是加大指导力度,使桃源社区党建试点工作呈现新的亮点。

  记者在桃源社区采访时,社区居民对社区的治安十分信赖,而且具有明显的优越感。“居住在桃源社区,一句话,就是安心。”一位老太太自豪地对记者说。

  老太太的自豪感因何而生?一个重要原因是桃源社区的安全防范工作做得好。桃源社区除了有社区警力外,还有一支社区堪称铜墙铁壁的义工队伍,而且开创性地创立了“五级共建,四级联防”机制,联合了民警、物业保安和100多名义警,完成了消防、治安、交通的无缝对接,大大增强了预防突发事件发生、维护社区治安的力量,形成了点、线、面全方位的网状立体防控系统。

  而这一切的形成,都离不开社区党委。桃源社区管理最大的特色,就是成立了全区第一个社区党委。

  桃源社区党委是整个桃源社区的最高领导机构,社区党委在所有社区内的组织中,居于首要地位,领导着其他各类组织。社区党委下辖社区工作站支部、社区警务室支部、社区居民支部、社区辖区内清华实验学校支部等六个党支部。现有委员7名,其中书记一名、副书记一名,社区党委委员全部采用兼职制,不设专职委员。西乡街道党工委广泛征求意见后,确定了党委书记候选人,并派驻一名党委副书记。社区党委其他委员从社区工作站、居委会、物业公司、警务室等组织的负责人和社区内热心党务工作、能力大、号召力强的党员代表中选举产生。

  社区党委工作的主要机制是社区工作会议。社区工作会议由社区党委书记主持,每月召开两次,社区工作站、居委会、警务室、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清华实验学校及其他有关社区组织的负责人参加,各有关负责人必须向会议报告工作,会议研究并决定社区重大事项,会议决议各有关组织必须执行,使得党对社区的领导落到实处。

  社区党委实行流动党员属地管理,把在社区内工作、生活的流动党员都纳入到社区党委的统一管理之中,并制定了《党建制度》、《党员管理制度》、《党员教育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组织各支部党员认真学习,大大增强了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社区党委的组织领导下,社区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群众活动。66岁的老党员陈洪保,对待义警“工作”就像年轻时在部队当兵一样尽职尽责,满头白发仍天天坚持不懈巡逻奔忙守护着桃源社区;有着36年党龄的张杏英,热心助人,扶危解困,哪里需要她,她就会在哪里发挥作用……在桃源社区,许多党员都在为社区建设默默无闻地做着贡献。

  日前,桃源社区被评为“广东省平安和谐红旗社区”,社区党委被宝安区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现在,西乡街道8个非“村改居”社区正积极推广桃源社区的党建工作经验。

  “南太模式”典型推动“两新”组织党建迈上新台阶

  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已成为我市基层党建的一个重要基础和阵地,也是我市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各级党组织紧紧抓住这个基础,加大力度整合基层资源,特别是科学统筹网格化管理的各种资源,有效发挥整体合力,扩大“两新”领域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促进了基层党建和各项基层基础工作的开展。

  经济的发展,使大量的人员来到宝安区西乡街道务工,而这些人当中不少是党员。尤其是近年来,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简称“两新”组织)中的党员发展得较快。如何把这些流动党员有效地管理起来,让他们在当地有归属感,并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光与热,已成为摆在当地党政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西乡街道积极探讨适应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路子,通过“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建立片区(联合)党组织等方法,让流动在外的党员及早找到“家”,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南太集团位于西乡街道第二工业区,是一家大型外商独资企业,在电子行业和制造业闻名中外。该企业在搞好企业经营的同时,非常注重对企业员工的人性化管理。由南太企业工会推出的“南太模式”,享誉省内外,成为全省企业工会的典范。

  200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考察了南太集团,对“两新组织”党建提出了要求。在省、市、区、街道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下,南太集团党建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6年4月7日,南太集团党支部正式成立,该企业的党员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南太集团党建工作取得的成绩,成为推动西乡街道“两新”组织党建迈上新台阶的旗帜和典型。截至目前,西乡街道民营党委已经建立18个党支部,其中有6个片区党支部、2个个协党支部、2个民办学校党支部、7个企业党支部,纳入管理党员397人。今年帮助56名外来党员接转了组织关系,为17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

  为做好“两新”组织外来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街道想方设法开展活动,组织外来党员进行政治学习,过好组织生活。党支部找准党员活动的着力点,建立与非公有制企业相适应的活动制度,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开展党的活动,以保证党组织在企业的活动有章可循,实际有效。在活动时间上,工作时间与业余时间结合,以业余为主,既要严格组织制度,又要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开展活动。在活动内容上,做到政治思想教育与业务学习相结合,以思想教育为主,力求做到“短、活、新、实”,使党员在生产经营中充分发挥“经济人”的作用,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时,充分发挥“政治人”的作用。

  “感谢个协党支部对我们全家的关怀,是党组织给了我爱人第二次生命,我们全家永生不忘。”提起黄田个协党支部全体党员捐款9000元为其爱人治病一事,黄田个协老党员吴世炯表达了深深谢意。

  为了让流动党员有“家”的感觉,西乡街道切实为外来党员排忧解难,让他们感到组织的温暖。据西乡“两新”组织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街道要求各党支部收集党员的信息,每月上报一次,然后根据党员信息记录本上提供的信息,让联络员去跟踪,发现党员有困难或需要帮助时,党组织出面帮助解决,对于突然发生的情况,党支部将通过电话报送信息,使问题尽快解决。

  通过对“两新”组织中的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党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很多党员都成了企业管理和业务的骨干。华忆科技党支部总共有16名党员,其中15名是本科毕业的大学生,而且绝大多数都成了企业骨干。黄田片区党员龙际才是富士康企业的一名保安队长,虽然职位不高,但在员工心目中的威望却很高,员工只要有不愉快的事,他一去,问题常常能得到解决。为此,他多次化解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既维护了员工的利益,又为企业解了难,连续两年被富士康党委评为优秀党员。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