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资500万再造新家乡——信阳市商城县双春铺镇“农民”老板徐忠礼的新农村建设实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09:00 大河网-大河报

  

捐资500万再造新家乡——信阳市商城县双春铺镇“农民”老板徐忠礼的新农村建设实验
■创业之路:20年前,他从信阳农村来到上海,从码头搬运工发展成为拥有千万资产的老板

  ■惊人之举:2005年9月,回到家乡商城县双春铺镇黄楼村,他捐出500万元,开始改造家乡

  ■梦想成真:规划乡村,修路建房,改造梯田实现机械化,崭新的黄楼村在大别山拔地而起

  大别山下昔日小乡村今变新农村

  “忠礼回来了!”

  1月2日,宁静的商城县双春铺镇黄楼村热闹起来,乡亲们奔走相告,纷纷前来看望徐忠礼。

  当天,记者从信阳市党代会上一路追踪采访徐忠礼,一踏进黄楼村,眼前猛地一亮:一排排小楼漂亮雅致,一条条道路平坦宽阔,一座座庭院干净整洁……

  这里是信阳大别山区唯一一个建有环村围墙和大门楼的村庄。3个大门楼为龙门,顶端两只红鲤鱼高高跃起。其中一个门楼上的一副对联耐人寻味:创业者造福子孙,新村人与时俱进。

  和大别山其他山村相比,黄楼村俨然是一个坐落在山水之间的城市居民小区。

  更大的奇迹在村外:这里,大别山下昔日高低错落的一块块小梯田消失了,一片片平坦宽阔、能够机械化耕作的新农田呈现在世人面前。这哪里还是乡村、农家?

  村民们纷纷围上来向记者介绍情况。

  “村里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冰箱、彩电等家电一应俱全。你看村里的水泥路,比好多城市居民区的路面都好啊!”59岁的村民徐正宏自豪地说,“这些都要感谢忠礼啊,是他一把从腰包里掏出500万元,给我们带来了这一切。”

  2006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拉开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序幕。5个月前,无意中做了新农村建设先行者的徐忠礼已在思考如何把建设的层面展得更开,把家乡建得更美,如何让乡亲们的生活方式更加文明和谐。

  上海码头挑担穷青年勤智创巨富

  徐忠礼,男,39岁,1987年中学毕业后,忍受不了家乡的贫穷落后,前往上海跟随在码头做挑夫的叔父务工。在当装卸工过程中,徐忠礼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开办码头堆场等成功致富。现在,徐忠礼是上海强能新型墙材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拥有千万资产。

  1月2日在黄楼村,徐忠礼指着二叔家的旧楼房,开始回忆起当年出门务工的经历。

  “20年前的一个黎明,我蹲在二叔家的门前,等二叔起床出门,央求他带我去上海码头。当时我又瘦又小,怕叔父不带我去。”

  当时,中学毕业在家的徐忠礼,忍受不了家乡的贫穷落后,说服在上海嘉定区一个码头堆场做挑夫的叔父带他去上海。后来来到上海码头,徐忠礼每天挑运黄沙、石子、砖块等建筑材料,一挑就是3年。

  “我的腰疼病就是那时挑担落下的。”徐忠礼说。3年后,他成了挑子队的队长,带了几十名老乡,一块儿挣钱。

  当时的生活很艰难。没有房子住,徐忠礼就住桥洞。桥洞夏天热气蒸人,冬天寒气逼人,从早到晚车辆不断地从头顶驶过,让人难以忍受。但就是这样,徐忠礼硬是在桥洞里住了3年多,并在桥洞里结婚生子。

  “挑担赚不了几个钱,要想富就得靠头脑。”徐忠礼说。1993年,上海兴建大众汽车一厂,他利用在码头结识的业务员,承揽了8万吨的石粉供货生意,这次生意让他一下子挣了几十万元,他掘到了务工来的第一桶金。

  靠着这笔钱,徐忠礼开办了一个建材门市部,建了6个码头堆场,成立了一个建筑施工队,事业迅速发展壮大。

  2003年12月,上海市发布黏土砖“禁产、禁用”令,徐忠礼看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投资2000万元,创办强能新型墙材有限公司,进一步把事业做大。

  故乡情深致富念乡亲欲建新家乡

  从农民工,到拥有千万资产的董事长,徐忠礼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可每年回到家乡,家乡数十年如一日的面貌,让徐忠礼心中很是沉重。在上海创业时,徐忠礼有幸结识了全国劳模、上海安亭镇塔庙村党支部书记吴世琪,吴曾多次在徐忠礼的人生重要关头无私地帮助他。

  “吴世琪与我非亲非故,他为什么要帮我?人究竟为什么活着?”徐忠礼多年来常常思考这个问题,“后来,事业做大了,接触的人层次高了,我终于想明白了:人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能更好地活着!”

  2003年春节,徐忠礼郑重提笔给家乡的党支部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一年后,经商城县原三里坪乡党委批准,徐忠礼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当时,他写下一副“勤致富为报慈母三春晖,建家乡愿尽儿女寸草心”的对联,以表达自己造福乡邻的决心。

  从1998年,徐忠礼就开始无偿资助家乡建设。“村里无论遇到啥难处,只要向忠礼开口,他都会出手相助。”村支书李传阔说。1998年整修村小学,1999年架设电话线,徐忠礼每次拿出5000元。2004年家乡发洪水,村里的大塘被冲,徐忠礼拿出7500元重建。村里的五保户、特困户、特困生,他都一一资助。

  但这些义举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家乡。

  2005年春节,徐忠礼回家探亲,看着祖祖辈辈生活了许多年的故乡,一个大胆的想法浮上徐忠礼的心头:投资500万元,能不能建设一个崭新的黄楼村?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里的乡亲的生活?把乡亲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劳动,幸福地生活。

  他把想法说给一些乡亲听。听到的人,霎时间张大了嘴巴。

  “忠礼啊,平常谁家有难处你帮补点不就行了,你干吗一下拿出那么多钱投到村里。你的钱也不是大水冲来的。”婶娘心疼侄儿的钱来之不易:那钱是徐忠礼的血和汗,挣得比乡下人种田种地还要苦。

  村里的乡亲多数不敢相信这是真的,500万元,那得要多少麻袋才能装下,谁舍得拿出来?也有人在心里嘀咕:徐忠礼的母亲和妻儿都已迁往上海。黄楼是穷是富,他完全可以不再管了。商人无利不起早,徐忠礼是个好人,但他毕竟是商人,他这么大方,目的是啥?

  徐忠礼说:“婶,我挣钱,不单单是为了自个儿。我富了,但我的根还在黄楼,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啊!我想让你们和我一块儿享受富裕之后的新生活,我愿意帮助你们共同致富,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惊人壮举出资500万建成新农村

  2005年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推土机、挖掘机的轰鸣声,打破了村里的寂静,也打消了父老乡亲们的怀疑。

  村里几个工程同时上马:一路人马修建两条连接乡、村、组的水泥公路,一路人马整修梯田……

  “那时候热情很高,想法很大。就想着新改造的田地将来方便大规模耕作,贪大求全,结果工程巨大、耗资很多,也差点犯错。工程进展到三分之一的时候,钱就花费了100多万元。我心里嘀咕,怎么这么耗钱呢?请来县里的农业专家一看:不能这样子,你把几百亩梯田整成一块田,那得多大的工程量?祖宗们培育了几千年的水稻土,也会因此破坏。不如分片整理,整成几个大块,只要方便机械化耕作就行。”回忆起当时差点犯错,徐忠礼哈哈大笑:好心差点办了坏事。

  黄楼村的改建同期进行。3个高大的进村门楼相继建成,水泥马路铺到每家门前,绿化树木像城市一样,一行行栽种到马路边。

  为保证工程质量,徐忠礼从上海选派两名技术人员,全力督导按照规划施工。尽管是为村民服务,他却不让一个村民白干活,村民参加施工,他每人每天支付25元工钱。

  村子附近有一条河穿田而过,遇上洪水,两岸低洼田一片汪洋,农民的庄稼付诸东流。为改变这种状况,砌石硬化护坡、河堤、塘、堰、坝6000多立方米。

  黄楼村人多田少,而一座废窑却闲置多年,徐忠礼早就打算对其进行改造。这次施工,该挖的挖,该填的填,新增耕地60多亩。

  从开工起,徐忠礼18次从上海返回黄楼,协调解决建设困难。300万元资金花光后,除完成梯田改造外,修建田间道路1000余米,修建排灌渠道2350米,修建田间建筑物126座,开挖整修万方大塘4个,新打人畜饮水深井3口,新修下水道400米,新建120立方米的公用化粪池一个……一个崭新的黄楼村,在大别山下拔地而起。

  2006年春节,雨雪交加。如果是过去,黄楼村人只能穿上大靴子,踏着泥泞去串门拜年。但现在,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在新修的水泥路面上嬉闹玩耍……

  黄楼村外大别山下,昔日高低错落的一块块小梯田消失了,一片片平坦宽阔、能够机械化耕作的新农田呈现在世人面前——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从来没能开进农业机械的这片土地,从2006年春起,开始实现了机械化耕作。

  榜样力量生活新方式带动一方人

  田地改造,使黄楼村的劳动力获得解放。徐忠礼的想法变成了现实,黄楼村的农民们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生存和生活。

  2006年春节过后,徐忠礼带着村里的150名乡亲奔赴上海,来到徐忠礼的公司务工。随后,村里650多人通过他的推荐,在嘉定外冈镇工业开发区务工或经商。如今,依靠徐忠礼的资金和信息支持,乡亲中有近百人资产超过百万。

  2007年元旦前夕,徐忠礼回乡参加信阳市党代会。会上,他谈了自己改变家乡面貌的所思所想。会后,他抽空回到家乡,探望乡亲,和大家商量进一步建设家乡的计划。

  在黄楼村前的小河边,徐忠礼正和村支书李传阔等人商量整修河堤、建滚水坝蓄水的事情。“主要的劳动力从农田里解放出来,可以放手出门创业,即使在家里,也可以搞农产品加工、搞乡村企业。大家都富裕了,我们更有实力建设新村。”徐忠礼说,“我们最长远的想法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进一步改变乡亲们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文明程度,让每个农民都骄傲自己是农民。”

  徐忠礼的新农村建设实验,感动了乡亲,也打动了和他一样多年在外地创业的同乡人。2006年,邻村在山西开煤矿的余培成、冯宜荣等先后返乡捐赠巨资,准备在2007年破土动工,为乡亲们建设新家园。

  □首席记者何正权通讯员翁应峰文图

  图中右二为徐忠礼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