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化的门槛”上“血拼”公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09:58 信息时报

  近些年来,“民间语文”几成显学,新词不断,眼花缭乱。就像“拼客”的忽如一夜春风来,成为都市人的宠事。平时不是“拼饭”、“拼KTV包房”,就是“拼房”、“拼车”等,要是阵容猛壮点,就发展为“血拼”。甚至“网络‘拼客’成为一种时尚,年轻人流行和陌生人过年”(《法制晚报》1月1日)。而所谓“拼客”,也就是大家凑份子热闹热闹,用杭州话说是“拷瓦爿儿”;用洋话说则是“AA制”;也有人说,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拼客”,是在响应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还可扩大内需。但真正称得上超级“拼客”的,恐怕非广州珠江新城南国花园众业主莫属了。

  这条“广州市民自筹三千万,欲AA制建城市公园”(《信息时报》1月4日)的新闻称,过千户业主目前正草拟一份关于集资建公园的报告,计划通过认捐方式筹集三千万资金,建设一个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的多功能城市公园,供社会公众休憩娱乐。其实,业主们之所以要“拼公园”,主要是他们不想住在密集的石屎丛林里。但这种难能可贵的朴素民意,相比珠江新城规划检讨的组织者的说法,却大相径庭——原是规划给电台做绿地用的,不是城市公园,而重新规划后,才转为商业用地。

  显然,不管是电台“绿地”、商业用地还是城市公园,实质上都是一种利益博弈。而检讨者的咬文嚼字,恰好跟民意产生了落差,这也正是用地瓶颈的症结所在。然而,遗憾的是,城市管理者并没有发现这种落差,正是其最应该“检讨”的第一落脚点。如果从法治角度理解,对于利益主体的有效利益表达而言,城市管理者应置于超脱、超越的位置上,政府的职能是为社会中利益主体的表达制定规则和程序,是以监督者的身份介入社会中的利益表达和博弈过程。但“血拼”公园的现实,却将城市管理者的缺失和错位问题暴露无遗。

  要知道“蓝天绿水碧家园”这种口号,不能只喊在嘴里,化在手上。而那种关乎民生的城市规划,更应该听取民意,得到民众的信任和支持,城市管理者不能以自己对公众利益的想像,代替公众没能表达出来的真实利益要求。所以,当初城市管理者在电台“绿地”未能如愿之下,也应该首先考虑“城市公园”这种市民梦想的实现。

  而所谓“资金困难”,在“广州成为内地首个人均GDP超万美元城市”(《第一财经日报》1月4日)的语境下,在过千户业主计划捐集三千万资金的“血拼”劲头下,又岂能成为绊脚石?

  实际上,翻阅2006年,连一些部委官员都会发现,自己颁布的政策,不再说一是一。从国家发改委的调控政策,再到KTV版权费,每一项政策的出台,常常要面临舆论的非议与质疑。改革进入深水区后,民意和表达方式已发生深刻变化。现实告诉我们,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永远比回避或者破坏显得积极。建立民众参与式的城市改革模式和法治化,已经是迫在城市管理者眉睫的重大问题了。

  而对于“站在现代化的门槛上”的广州,这种紧迫感的加重,更在于市民对城建的巨大热忱,和强烈的民主意识。况且,有报道称,广州将在2010年率先实现现代化了。但愿到那时“血拼”公园,成为“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