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催熟”了“小大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12:53 今晚报

  本报讯 (记者刘延军 实习生崔磊)五六岁的孩子就在情人节给自己喜欢的小朋友送花,二三年级的小学生为了掩盖错误而“行贿”……这些让大人啼笑皆非而又瞠目结舌的事就发生在孩子们的身上。而诸如“愿‘钱’程似锦”、“祝早日住豪宅、娶靓女!”等留言,在贺卡上或是毕业留念册上更是比比皆是。

  小小年纪说起官话,小小年纪感叹起人生,小小年纪就有了更多的算计,“小大人”现在是越来越多了。社会学家郝麦收认为,“小大人”现象其实是一种不健康的“人格早熟”,除了受社会大环境和升学压力的影响外,家庭、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也是重要原因。郝麦收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一个孩子从刚出生一两个月,就开始模仿母亲的微笑,这是他们最初与人沟通的开始,到一两岁咿呀学语,孩子在单纯模仿中不断学习成长,声调、表情、动作一如自己的父母。成人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被功利主义、物质主义所影响和左右,并进一步灌输给他们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缺乏稳定世界观的少年儿童难免被这种环境所左右、所支配,他们不再是自然生长的花朵,而是在成人社会中艰难生长的小草,成人用拔苗助长的方法促使他们早早地“成熟”。此外,现在不少学生评优、竞赛中都需要考查表达能力,为了争取好名次,一些老师干脆亲自为学生拟稿,反复训练。在这种“表演秀”中尝到“甜头”的孩子,很容易把打着成人印记的表达方式“学到家”。不少老师和家长抱怨孩子越来越会“揣摩大人的心思”、“投大人之所好”,而根源恰恰在于成人日常生活中急功近利的心态和表现,被是非道德观念尚未成熟的孩子“内化”为“成功的法宝”。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