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刺痛的社会神经 (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14:52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车祸刺痛的社会神经(图)

  母亲抱着孩子的相片悲痛欲绝。《华西都市报》供图

  核心提示

  去年12月21日,一篇关于四川都江堰市“奔驰撞倒3岁男童,司机查看后倒车二次碾轧将其碾死”的报道点燃了网民的怒火,人们斥责肇事者丧心病狂,网站发起“撞伤不如撞死”的道德讨论,更有人将矛头指向奔驰车所象征的富人阶层,将讨论升级成为对贫富分化的声讨。正当媒体和公众义愤填膺的时候,成都市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称,经公安部门的调查,排除二次碾轧的可能,此前的质疑和愤懑一时无所依托,舆论陷入尴尬。一些网民对警方的调查结果仍有疑问,但更值得关注的问题似乎是:一起车祸缘何会这样触痛社会神经,激发人们的想象?

  刺痛人心的报道

  去年12月20日,刘家禄的姑父,在都江堰市国堰宾馆做寿。午饭后,妻子兰泽宣和3岁的儿子刘志兴还留在宾馆,因为还有晚餐,亲戚朋友都在宾馆打牌。

  据孩子的小姨兰远丽称,下午两点多钟的时候,她抱着自己的孩子出宾馆大门,侄子刘志兴跟在身后,当她发现街上车辆很多时,就让刘志兴回宾馆。几分钟后,她听见身后的响声,“当我转过身后,看见一辆车开过来,孩子倒下,头轧在车轮下,被带着滚动,我就喊,撞到人了,快停车”。

  事故发生的地点为国堰宾馆大堂前的车辆通道的下坡处,距离兰远丽所站的宾馆大门约为20多米。宾馆大门处设有保安值班室和岗亭,当日值班的保安王新建和杨荣坐在值班室里,保安李康建站在岗亭里。当兰远丽惊叫时,李康建也看到了事故发生的场景。

  一些媒体记者先后赶到现场,他们均采访了兰远丽和孩子的父母,但没有采访宾馆方。

  一记者称,他赶到现场时,宾馆保安还在派出所做笔录,所以只采访到一位未目击事故的保安罗某,罗某向他转述了目击事故保安的说法,“如果不是倒车又碾了一下,娃娃根本不得死”。他在第二天的报道中,写下了这句话。

  一家媒体采用记者直接陈述的方式写道:“奔驰车内当时坐了四个人,两名中年男子从驾驶室和副驾驶位钻出,下车看到孩子被碾后,两人一言未发。数秒钟后,让人发指的一幕出现了:他们居然再度返回车内,沉重的车身逐渐后退。在众人惊叫声中,巨大的车轮再度从新新(化名)的身上碾轧过去,孩子柔嫩的颈椎当即被轧断。”之后的几天,成都媒体对此事进行追踪报道。

  人们愤怒了

  报道上网后网上骂声一片。有网民义愤地说,直接将肇事司机彭永生“拉出去枪毙”,新浪网推出了“撞伤不如撞死的道德困境”的专题,反思当前相关法律规定的不健全。

  肇事的“奔驰”轿车也引起众多网民的联想,网上的留言逐渐转变成一场对贫富分化的声讨。肇事司机彭永生的身份和他的所在单位重庆博赛集团被网民“挖掘”出来,网民们担心将出现一个不公正的事故认定结果。

  正在成都媒体追踪报道、寻求真相时,12月23日下午,成都又发生一起被称为“二次碾轧”的交通事故:一对骑电动自行车的母子,被一辆卡车撞倒卷进车底。

  有群众搬来几块石头垫在卡车的后轮前,司机倒车,准备拖出母子。谁知,卡车向后倒行又突然向前开动,车轮轧烂了支垫的石块后,从男孩身上碾了过去,男孩当场死亡,母亲再次受伤。

  “司机不会傻到这种地步,在众目睽睽之下,二次碾轧,将人轧死。所以这起事故更可能是操作失误。”一位记者说。但是,这一事件的发生,使得“撞伤不如撞死”的讨论进入一个高潮。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纷纷链接“二次碾轧”的事件:2006年4月4日,浙江台州一辆帕萨特撞倒一名老人后,竟反复五次碾过老人的身体,致其死亡;2006年4月10日,成都一辆桑塔纳撞倒了69岁的邵国安和他7个月大的孙女,司机倒车将仍在路上挣扎的老人活活碾死等等。

  一位司机网友在评价“奔驰碾死3岁男童”的事件时说:“这个司机丧失人性……也许第一下撞人是事故,第二下碾轧就是从‘人’到‘兽’的过程了。这次媒体集中攻击这个‘兽’完全正确,但也请关注让‘人’变成‘兽’的法律。”

  因为,人们认为,依据目前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肇事者来说,受害人因伤致残比起死亡需要承担的费用要多得多。

  大讨论被泼冷水

  去年12月28日上午,成都市警方就“奔驰碾死3岁男童”事件公布的调查结果,日渐升温的大讨论戛然而止。警方排除了二次碾轧的可能性。成都警方通报称,事故发生时,汽车的右前轮轧在孩子的颈部,孩子的小姨和保安惊呼,司机彭永生下车再上车,倒退1.3米,将孩子从车轮下退了出来。

  警方称,通过调查所有证人,包括小孩的亲属,都没有说“二次碾轧”;警方通过现场勘查,发现只有车轮倒退的痕迹,“根据当时的情况,退后是不可能造成碾轧的”。“退,是对的。孩子的死亡也不是倒车导致的”,“孩子头部撞了一个很大的口子,就算不退回来,孩子也可能不行了”。

  另外,警方通过尸检,发现孩子的头部、肩部、胸部和腹部等处受伤。“这是撞倒后又被挤压造成的,身上没有碾过去的痕迹,更没有重复碾的痕迹。”因此,否定了孩子家属的“孩子身上有两道车轮痕迹”的说法。

  都江堰市警方出具的孩子死因鉴定书显示:因头、胸、腹部碾轧伤,致颅脑损伤合并胸腹部挤压综合征死亡。

  “尽管没有二次碾轧,但他(司机彭永生)撞死人了,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所以,12月25日,警方向检察院提起逮捕彭永生的申请。12月27日,检察院批准逮捕。”李兆林说:“但要追究责任,必须尊重事实真相,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追究他的责任。”

  最后,警方认定,这起事故是交通过失致人死亡,即驾驶员没有按照机动车起步规范进行操作。按照交通规范,机动车驾驶员在启动时,应该检查车辆前后的情况。

  在新闻发布会上,成都警方还通报了司机验血报告和车辆检验报告,血检报告显示,当时,彭永生体内“血中乙醇浓度为19.64mg/100ml”。未达到20mg/100ml的酒后驾车标准,属正常范畴。”而车辆检测结果显示,肇事车辆“整车不合格”,手刹车有问题。但警方称,这些都不是造成车祸的直接原因。

  质疑并未平息

  “这起车祸很明显,是个简单的事情,但是经过媒体报道,包括网上的一些说法,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比如‘撞伤不如撞死’的提法很糟糕。之前,虽然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但不是主流。”12月28日,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成都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李兆林如是说。

  不过,李还是肯定了关于“撞伤不如撞死”讨论的意义,他建议,要完善法律,要“让撞死人的比撞伤人的付出更多的代价”。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教授认为,在这一事件中,媒体的表现仅有“瑕疵”,“很多情况下,记者来不及求证另一方,但记者在写稿时应该提示读者,这只是单方面的信息来源;只要记者记录的是他听到的、看到的,有可靠的信息来源,而不是自己编造的,都可以,但要交代信息来源,国内媒体普遍情况是,往往不交代清楚信息来源。”

  喻认为,在法庭上,警方的调查结果也只能作为一方证据,与其他证据并没有高下之分,“警方也会有失误,再加上,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人情关系等等,所以媒体并非只能以警方的调查结果作为报道的依据”。

  12月30日,兰远丽接受记者回访时说,事故现场在警方到达前已经遭到破坏,因为孩子已经被家属送往医院。所以,警方的结论是通过现场勘查做出的;而她所说的就是她所看到的场景,她在警方笔录时,也是同样的说法。

  孩子的父亲刘家禄也称,他至少在孩子内衣的胸腹部看到一条清晰的车轮印迹。刘家禄已经聘请了律师,至于有什么行动,他还不方便透露。

  是谁激发的想象

  据重庆博赛矿业集团称,彭永生是重庆人,现年43岁,驾龄20多年,出事前,是该公司驾驶员,“绝对不是公司领导的什么人”。

  去年12月24日,博赛在成都举行了媒体约见会。会上,博赛称,彭退车是为了救小孩,“媒体的报道与我们了解的出入较大”。从效果来说,博赛此举成了一个败笔。

  首先遭到媒体质疑的是,博赛在未见到彭永生本人,和警方调查结果尚未公布的情况下,怎知彭就是倒车救人呢?在四川媒体的追问之下,博赛当即表示,“对于这个事情怎么产生的,我们的解释不准确,也是不恰当的”。

  在媒体约见会上,博赛提供的材料显示,该集团是重庆市工业企业50强之一,近几年,在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是“一家社会责任感极强的企业”。公司网站显示,该公司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利税超6亿元。去年9月6日,投资近8000万元收购了四川阿坝铝厂100%产权。肇事的奔驰车正是阿坝铝厂厂长的工作用车,其当天赴国堰宾馆开会。

  之前,早有网友留言称,博赛是“重庆顶级富豪袁志伦的,其人脉关系通天”,“大凡这种企业的领导的司机都是有很深厚关系的,领导的司机和秘书都是权力很大的人物”。

  彭永生被网友说成32岁,是“重庆某铝业集团董事长的外甥”,是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同时兼任集团某部经理,其妻是重庆市委组织部某科长,裙带关系相当厉害,一般人根本搬不倒”。

  而媒体见面会,使博赛及其与四川的关系清晰呈现,似乎与之前的网上传言形成印证。博赛在约见会上的表现,也给人很多猜疑的空间。

  12月25日上午9点多钟,一位新浪网友在看到博赛举行媒体约见会的新闻后,情绪激动地发表了留言:“杀害幼童的司机反映了当前中国富人的残忍和为富不仁,而开发布会的这些领导……代表了中国最残忍的群体,代表了中国最无知的群体,代表了中国最应该被剔除的群体!”

  于是,这起车祸,在网上变成“强权势力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欺压和践踏”,演变为一场对贫富分化的声讨。“豪华车撞人事件,实在是发生得太多太多,这些有钱有势的肇事者太嚣张太嚣张!如果幕后的靠山不被连同揪出来,惩罚往往是非常有限的。”一位网友说。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孙立平认为,中国社会已出现激烈的阶级对立,即强势集团和弱势集团的对立。强势集团包括权力的拥有者和上层知识分子,他们已基本形成稳定的联盟,决定着中国社会的基本走向。弱势群体为了自身利益,抗争的意识逐渐增强。而“奔驰碾死3岁男孩”事件中的“奔驰”和大集团背景,正是使之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的关键性因素。据《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