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经济的教训——纪念世界冷战结束十五周年(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16:51 中国新闻网

  西方自救

  当20世纪行至七八十年代,冷战中对峙的东西方阵营,同时陷入经济困顿、社会矛盾交织的瓶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国家主义本位的政府干预和国有化过度将经济推入窘境,而石油危机的爆发更让这种困局雪上加霜。关键时刻,西方砸开了民营化的大门,拯救了资本主义的庞大战车

  二战后的英国几乎处于一片瓦砾废墟之中,为了应付重建国家的艰巨任务,英国的工党政府开始奉行凯恩斯主义的国有化政策。但是,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在畅行近40年之后,却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铁娘子操刀英国经济改革

  70年代末,英国遭遇两次世界性石油危机的沉重打击。油价飙升使国内潜伏的经济矛盾因素激化,通货膨胀加剧,失业率大幅度上升,公共事业的经济状况普遍恶化。

  从1978年开始至1979年初春,整整一个冬季的大罢工,是这个国家面临经济崩溃的写照。英国铁路公司曾发表过这样的声明:“今天没有火车。”

  继铁路运输中断后,卡车司机、面包工、养老院和医院以及新闻界、机场和汽车厂的职工也纷纷发生罢工,甚至连利物浦的掘墓工人也扔下工具,在这个“不满意者的冬天”,不仅物价飞涨,油、盐、糖等食品缺乏,交通瘫痪,而且大街上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甚至有腐烂的、仍未被埋葬的尸体散布于莱斯特广场堆积如山的垃圾之中。

  美国的经济形势也强不到哪里去。到70年代中后期,通货膨胀已经开始与高失业并存。当时的“反战与民权”两大运动,愈加激起民众对政府不信任的社会情绪。

  1979年撒切尔夫人入主唐宁街后,将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一书放到政策研究员面前说:“我相信这个”——撒切尔夫人决定按照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改造英国。

  撒切尔先是借用弗里德曼货币主义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以遏制通货膨胀。上任当年,她手起刀落,一举削减了10亿英镑的国债,将银行的准备金率提高到10%,把最低贷款利率提高到17%。

  为了让民众信服,并堵住反对党议员的嘴巴,保守党政府大幅度削减公共开支,英国首相府曾于1980年11月11日发出通知,要求当天所有参加首相宴会的大臣们自掏腰包——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高级政府官员们饱餐一顿却由政府开支。这些大臣在宴会结束后,真的每人付款21.25英镑。

  到80年代末,英国的通货膨胀率降到4.9%,经济大步攀升。

  撒切尔夫人的第二把火指向财政政策。作为一个“福利国家”,英国的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60%左右,“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体系使得国家财政债台高筑。撒切尔一方面精简机构,同时削减福利支出,因此被戏称为“夺去牛奶的撒切尔夫人”——她的母校牛津大学,因不满她削减教育经费、减少教师工资,而拒绝授予她荣誉博士学位。

  财政政策之后是税制改革。撒切尔实行“开源”与“节流”并举,减税使财富更多驻留在公众手中,大大刺激了低迷的经济。

  经济暂时稳定之后,最重要的“私有化改革”才开始到来。1981年2月,英国政府将英国国营航空公司一半多的股权卖出。随后又将60万户公有房屋、公寓出售给民众,开始了公共事业移转民营化的尝试。在第一任期内,撒切尔政府每年出售的公共事业收入低于5亿英镑,并且选择出售的公共事业都是非核心且不具有竞争力的。但从1983年的第二任期开始,撒切尔政府放手进行了大规模的民营化。在她的任期内,共计出售了包括英国电信公司、英国航空公司、罗尔斯一罗伊斯汽车公司和其他许多国营企业在内共计306亿英镑的股票,使它们成为股份上市公司。在80年代中期,她又将100万套公共住宅出售给居民,从而使英国私房拥有者从52%增加到66%。

  所有这些措施,都大大削弱了联邦政府的职权,但将经济增长率提高到超过几十年前的水平。从1980开始,英国经济连续6年增长,成为战后增长最长的时期。同时,国际收支也连续6年盈余。到1988年,英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撒切尔自己说,这是“经济奇迹”。反对人士也被迫承认:“这个国家虽然存在很多弊端,但是任何一位不持偏见者,都会为这种深刻的变化感到震惊。”

  里根主持“经济复兴计划”

  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采纳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主张,推行“新政”,用政府的有形之手,成功遏止了“大萧条”。但凯恩斯主义也带来了高赤字、高物价。到70年代尼克松执政时,通货膨胀像雪球般越滚越大,“能源危机”的爆发更进一步导致经济的停滞。

  1980年,罗纳德·里根当选美国总统。这位英俊的总统也是一位经济自由主义的信徒,弗里德曼成为了他的经济政策顾问。

  在里根的“经济复兴计划”中,第一项政策就是减税。从1981年到1986年,国会两次通过减税法案,大幅削减个人和企业税——从1982年底开始,美国经济持续2年高速增长,失业率下降,劳动生产率上升。

  里根的第二项措施是削减社会福利开支。里根认为,帮助穷人最好的方法,不是由政府救济,而是通过经济增长使总财富增加,最终使穷人受益。因此他上台后,大幅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内容涉及家庭补助、医疗照顾、住房津贴、特殊行业拨款等方面。不到4年,政府削减福利支出,总计350多亿美元,取消公用事业冗员30万,100多万能自食其力的人不再享受政府救济。

  与撒切尔夫人的政策类似,在前两项改革初见成效之后,里根才开始放松管制,减少国家干预,主要做法是撤消和放松政府对企业的管制,鼓励企业竞争和兼并。

  不过美国的情况与英国大不相同,其国有事业本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就只有1%左右,“去国有化”的包袱并不是最大的,因而对美国而言,放松管制的要义不仅仅在于“去国有化”,而是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1987年9月,里根指派30名学者组成“总统民营化委员会”,就厘清联邦政府与民间部门的权责问题进行评估。同时,里根总统正式采用“民营化”一词,并将其界定为采用民间手段追求公共目标的方式。

  随后,里根将政府在“联合铁路公司”中的85%的股权完全抛售给民间。民营化政策不仅将国有资产出售,还包括合同外包、特许经营、凭单(抵用券)、法令委托等形式,涵盖了以前由政府提供的领域,从监狱管理、机场经营到戒毒中心、防洪计划等共200多个项目。这些原先由政府提供的领域,在改革后都通过合同外包给私有企业。

  里根时代的民营化是美国民营化最为鼎盛的时期,也为后来的老布什政府与克林顿政府的一系列革新政策所吸纳,成为这些后继者“重塑政府”庞大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里根执政的十多年间,美国经济迅速好转,1983年底开始了连续6年的高速增长。

  1988年1月20日,里根卸任时对全国电视观众发表演说:“有人问我离开华盛顿时有何感慨?我说:最值得我引为自豪的是,我们取得了两个伟大胜利,一是经济复兴,美国人民得到19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二是美国精神的复兴。”(刘彦)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爱问(iAsk.com)